首页 > 工作计划

广州湿地保护建设的形势与对策(精选多篇)

时间:2024-08-20 13:20:12
广州湿地保护建设的形势与对策(精选多篇)(全文共14255字)

第一篇:广州湿地保护建设的形势与对策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河口三角洲、滞蓄洪区、水库、池塘、水稻田和浅海滩涂等,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委与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联合调研组,于去年7月至9月,开展了关于广州湿地状况与保护的调研。现从广州湿地保护与建设的状况、湿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等三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广州湿地状况

近年来,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一些地方对湿地保护未引起足够重视,随意侵占、破坏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污染物排放总量攀升,环境质量下滑,形势相当严峻。与xx提出的“着眼于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影响了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一)河流遭到破坏

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填埋占用河涌河滩地、把河涌用作排污通道、污水处理能力滞后、治理河岸护堤时采取垂直型护壁堤围的形式等原因,致使部分河流水面缩窄,河涌数量减少,河流和河涌被污染、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二)老城区湖泊水面面积不断减少

我市老城区三个人工湖(荔湾湖、流花湖和东山湖)的水面总面积已从原来的105.7公顷,减少至xx年的70.6公顷,减少了33%。水面面积的减少,对老城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是很大的。

(三)沼泽逐渐消失

对河流、河涌的硬底化和水泥护壁式改造,使沿岸的沼泽失去了生存条件,面积大幅减少。城市的建设也使市区内原有的沼泽基本消失。

(四)浅海滩涂湿地功能退化

由于不按科学和生态需求条件,大量围垦滩涂,使这些浅海滩涂的湿地功能逐步退化,也使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20年前,从狮子洋到伶仃洋均有成片茂密的天然红树林,但目前仅在南沙坦头村残留了3.03公顷。

(五)人工湿地未能得到应有重视

由于人们对待人工湿地的态度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使得这些湿地的功能被随意改变。例如,从1952年到xx年的50年间,我市水稻田面积从18.83万公顷减少到9.55万公顷,减少了近50%。山塘、水库被填埋的情况也十分普遍。

二、湿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虽然我市在湿地保护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这些工作主要还是针对污染治理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而做的,湿地还没有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被认识,被全社会所关注和重视,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普遍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

(二)湿地保护机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

国家规定湿地保护工作由林业部门牵头,但由于涉及林业、水利、农业、国土、环保、海洋、城建、规划、航运、旅游等多个部门和行业,林业部门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问题亟待解决。缺乏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规,使湿地保护工作无法可依。

(三)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矛盾突出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作为后备土地资源的湿地首当其冲,存在被大量或被提前和不合理占用的问题。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如何把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如何兼顾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通过规划进行协调。

三、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的精神,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为此,要把加强湿地保护同建设适宜生活居住、适宜创业发展的生态城市的目标结合起来,加大湿地知识普及和湿地保护意义宣传的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湿地保护与建设事业。

(二)做好湿地科研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监测系统,摸清湿地资源家底,掌握湿地的动态变化,研究湿地恢复与重建的方式和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抓紧湿地保护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突出湿地生态城市的理念,建立规划指标体系,把湿地保护与建设纳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三)加大政府对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

湿地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应在政策、资金、科学治理等方面大力支持,起到主导、示范作用。建议在采用工程措施治理河涌污染时,与生物措施配套,着眼于河涌生态功能的恢复。把对海珠区万亩果林单纯的绿地保护上升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在番禺的滨海湿地划定保护区域,并在核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人工湿地建设的投入,并通过政策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到人工湿地的建设中来。

(四)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

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向子孙后代负责,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坚决克服“先建设,后保护”、“先侵占,后恢复”的不当做法,对现有湿地实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要加快湿地保护与建设的立法步伐,并争取早日颁布实施,使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有法可依。对随意占用湿地、改变湿地用途或已完成截污工程后仍然向河涌排放污水的,要依法坚决查处。

(五)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湿地保护与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协调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积极推行领导干部抓湿地保护与建设示范点的办法,及时研究解决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中的问题;支持、帮助林业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优势,明确职责,团结协作,做好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

第二篇:环境保护的形势与对策

环境保护的形势与对策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请收藏好范文 网:wWW.)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环境保护 战略位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 ……此处隐藏9969个字……p>第 1 页 共 4 页

总之,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的氛围更加浓郁。

如何判断和把握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一面?

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环境质量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pm2.5问题引起公众普遍关注。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70%左右的城市不达标。今年年初,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雾霾天气。

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2014年,10大流域中劣v类水质比例占10.2%,61个重点湖(库)中24个劣于iii类标准。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不达标,农村仍有2.98亿人饮水不安全。

生态保护和农村环保亟待加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全国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

2.8亿吨。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57%和67%。

环境风险不断凸显。全国排查的4万多家化学品企业中,12%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电子废物、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

哪些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主要原因?

一是唯gdp的政绩观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环境压力日趋强化。我国粗放工业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钢铁、水泥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日益盛行。如果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势必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和生态风险。

三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的压力日益加大。我国对外产品出口承担了巨大的生态环境逆差。

四是环境管理体制不顺、能力支撑不足和法制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问题依然存在,环保队伍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环保

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越来越不适应。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需加修订,“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目前环保工作的难点、重点、亮点、热点在哪儿?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终身追究其责任。

全国环保工作者,将在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创造亮点、应对热点上狠下功夫。

第一,突破难点,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是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环境保护的最新认识。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方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第二,抓住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在从严遏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优先解决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三,创造亮点,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着力抓好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造纸厂、城镇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和机动车减排措施落实,确保重点项目按期保质建成投运。第四,应对热点,进一步加强大气、水和农村污染防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集中力量抓好大气、水、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以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怎样看待环保新阶段、新道路?

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环境保护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先导、提质、倒逼等综合作用,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要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监管优化经济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优化产业升级。通过发挥环境影响评价“控制阀”、节能减排“紧箍咒”、环境标准“催化剂”等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必须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多赢。

探索环保新道路的着力点是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加快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审议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包括10条35项具体内容,重点有六个方面: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缩过剩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前一年完成21个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任务。压缩过剩产能,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二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增加天然气、煤制甲烷、煤层气供应,发展核电、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山东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耗煤建设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

三是严格治理机动车污染,提升燃油品质。实施机动车国五标准,加快淘汰黄标车。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实行优质优价。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加强步行、自行交通系统建设。

四是强化综合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采取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工业锅炉窑炉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扬尘环境管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北方采暖季节污染控制等综合措施。

五是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尽快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抓紧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等级,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停产、停止建筑施工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应对措施。

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充分运用价格税收杠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治理大气污染。加快修改“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本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冯永锋整理)

《广州湿地保护建设的形势与对策(精选多篇)(全文共1425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