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工作形势,的会员“tb001”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2020年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衢江区为浙江省衢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素有“衢通四省”之称,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中国高档特种纸产业基地、中国矿山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
2010年衢江区通过“浙江省教育强区”复评,2014年顺利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18年创建“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衢江区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创建号召,积极投入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职成〔2016〕117号)精神,加快我区省级学习型城市建设,衢江以“三个三”理念为引领,落实教育“四个一”,实施教育“五大工程”,高位研究部署,区人大、区政协每年安排教育专题视察调研,党委、政府建立专题议教制度、落实定期调研制度、完善工作考核制度。专门成立由区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宣传部副部长、教育局长为副组长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建立创建工作作战室,倒排时间、挂图作战,每月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先后召开动员大会、推进会、攻坚会,并出台一系列教育提升计划、意见和方案。全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城乡成人继续教育、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等指标均达到浙江省创建学习型城市相应要求。
据统计,2019年衢江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9年。学前教育入园率97.63%,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参与率82.5%,衢江区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100%。老年教育方面,街镇老年学校有21个,居村委学习点达512个,远程教育收视点21个,老年学员人数23000人,老年学校入学率达32%。衢江区近五年来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大力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学习场地,学习型社会氛围初步构建。在“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战略引领下,衢江正在建设一所“让市民充满幸福感”的康养城市。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高度重视,压实责任。衢江区就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先后于2010年和2014年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2014年专门成立由区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宣传部副部长、教育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衢江区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教育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创建工作作战室,深入学校、乡镇、文化礼堂等学习阵地,深入摸排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选取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了解当前我区学习型城市创建中存在的补足,并定期召开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完善制度,健全体系。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先后制定印发了衢江区委〔2010〕31号《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深化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衢宣〔2014〕71号《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的意见》、衢宣发〔2020〕14号《衢江区创省级学习型城市实施方案》、衢宣通〔2017〕17号《关于组织开展衢江区“2017?全民读书周”系列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构建完整工作体系提供政策保障。三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每年区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都要以区委名义印发“乡村振兴讲堂”学习计划,组织“全名参与,知识互动”,开展“全民读书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活动,推动各部门每年召开“专题读书会”,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党组织”等创建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为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紧扣目标,打造学习阵地
一是强化龙头引领,打造理论学习标杆。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把提升发展作为理论学习的主题,从衢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出发,设置专题潜心学习、深入研讨;在专家选择上,坚持讲课对象以高层次、各领域的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主,如近几年分别邀请了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原副省长毛光烈,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斌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在组织形式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心组的学习预告、中心发言、学习通报等制度,深化“课题+产业(项目)”学习模式,以课题来提高学习自觉、检验学习效果、转化学习成果。二是依托区委党校,促进干部队伍提升。区委党校紧扣区委“两提高一降低” 活动要求,以“素质增效、作风提效、节支促效”为契机,大力实施铁军“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班”,积极构建“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衢江模式。三是借力周末课堂,弥补干部培训短板。推行集中培训学习和观摩,围绕“重点项目”、“党建治理大花园建设”“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改革”“模块化运行改革”等主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用好乡村振兴讲堂,打造干部群众学习交流新阵地。开设“全民参与,知识互动——线上答题”,构筑一个高层次、多视角、宽领域的接受知识信息的学习平台和交流场所。“教育大讲坛”“工业大会”“乡村振兴讲坛”,全区累计开展200多场讲座,参与人次达到5万多人,推动全区上下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四是“衢江区文化馆”建设,常设演出、展览、培训、讲座、游艺、体育,以及免费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场所等免费服务项目,是全区文化艺术中心、辅导中心、指导中心、活动中心、调研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文化活动辅导等。五是依仗“两校一中心”,实现居民学习不出社区。依仗“市民学校”“社区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广大居民学习形势政策、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安全防范、就业培训、家庭教育、生活理财、饮食保健、心理健康等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全区各社区市民学校(成人学校)年度开课在300余场以上,听课人次达到10万余人。
(三)创新平台,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依托文化乡愁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衢江区通过网上乡愁博物馆,在手机上过乡节、品乡味、学乡艺、听乡音、寻乡根、忆乡情,线下采用“1+8+X”总分馆模式,“1”指樟潭历史文化古街区设总馆,“8”指廿里镇针灸文化乡愁博物馆、全旺镇金石书画乡愁博物馆、峡川镇柿乡古道乡愁博物馆、湖南镇移民文化乡愁博物馆、黄坛口乡文化创意乡愁博物馆、举村乡畲族文化乡愁博物馆、灰坪乡红色文化乡愁博物馆等8个试点分馆,“X”指的是其他后续创建的分馆。让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二 ……此处隐藏805个字……、1个大型多媒体培训教室、1个图书阅览室、微机教室1个,实用科技图书5000多册。联系中草药种植基地1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1处,总面积1000亩。并积极与乡文化站、乡农机站、乡科技推广站协调,共享图书、仪器、标本等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服务于教学。良好的硬件基础建设和较好的软件设施,为全乡农民学文化、学科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解决了成校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吸引众多农民加入培训。四是最强成教队伍组起来。随着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加,成校师资队伍跟不上群众培训需要。统筹各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专干、文化员和乡镇小学分管副校长、成幼教专干组成成校管理队伍,负责乡镇成校及文化活动宣传指导工作。聘请区域内的能工巧匠、专家学者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在培训课程上统筹规划。乡镇成校依托乡镇党委、政府,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将各线各口的培训统筹到成校, 通过学校教师开展群众教育需求调研,编制培训课程表,提前发放到群众手中。真正实现农、科、教、企、劳、团、妇、文等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丰富成校课程,实现培训设施、场所和经费的效益最大化。
(五)加大投入,提升教育水平
一是最大力度办教育。衢江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旗帜鲜明地把教育作为“一号工程”,以“三个三”理念为引领,聚焦“优先发展、立德树人、促进公平、质量提升、改革创新”,大力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激活动能、破解难题、提升质量,形成全区上下“愿学、乐学、共学”、坚决打赢教育翻身仗的良好局面。如通过布局调整优化工程,新建育才中学、东港小学、实验幼儿园、浮石中心幼儿园、峡川幼儿园,撤并7所农村初中,带动了全区整体教育布局的优化,全面提升了全区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了省标准化学校提升建设的步伐;通过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完善了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三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不断攀升,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夯实了基础。?
二是成校经费有保障。近几年来,衢江走出了一条成人教育经费保障新路。区域财政统筹全区各地的情况,按照“以奖代补”“差别补助”等形式,确保每个乡镇成人教育经费达到标准。2019年我区成人继续教育经费人均已达到7.28元。各项培训经费落实到位。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3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事业单位、机关等在职培训经费得到保障。三是远程站点全覆盖。近年来共投资400余万元全区以电信模式建立 526个远程教育站点、配备站点管理员720名、技术服务人员44名、教学人员23名,做到乡镇街道、行政村全覆盖。以“三服务”活动为载体,大力发挥远程教育的宣传教育、舆论导向和市场信息等功能,服务企业上注重一个“精”字,如“联企结对,共促发展”活动;服务园区上强调一个“广”字,如“创新创业”讲座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服务民生上务求一个“实”字,如发布企业招聘信息解决就业问题,“高考志愿填报辅导”直播课堂等活动。
(六)完善机制,强化督查激励
一是优化创建评估机制。区委、区政府将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纳入乡镇(街道)、机关部门年度争先创优工作考核,制定并印发了《衢江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考评办法》,每年对各乡镇(街道)、机关部门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情况开展考评,并对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先进单位、读书周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书香家庭等进行表彰。二是优化目标考核机制。将社区成人教育目标任务纳入区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对完成任务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扣分和批评。三是优化分类验收机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分类,分别制定评估标准,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统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学习型家庭等工作,各部门按照分工,定期开展考核评估,以评促建,努力在全区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高度共识与自觉追求。
三、建设成效
1.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大作用。衢江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乡村振兴“3752”顶层设计和区委“1136”发展战略,统一部署,完善对各乡镇、部门、村干部各项考核,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战略规划,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衢江区获评2019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衢江,1748平方公里秀美山川,从抽水蓄能电站、杭衢丽南北大通道、多式联运中心港的“大手笔”到“钙都”上方、航空物流小镇的“工笔画”,一幅“衢江版”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姜家坞村村民主动融入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花茶、绣球花等特色产业,实现了家门口赚钱;荷鹭牧场;专项大整治行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已向乡村延伸等一系列的变化都归功于此次乡村振兴战略。
2.“三级学习网络”构建了大平台。在区级层面,区社区学院在全区农民培训中起到了引领作用,社区学院统筹了全区社区教育活动,区人力社保和区总工会确保了全区职工教育的全方位开展,区老年大学和老龄办为老年人继续教育搭建了舞台;区青少年宫和各地的乡村少年宫为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条件。在乡镇层面,每个乡镇通过资源整合建设了省标准化成校。在村和社区层面,每个社区都有“市民学校”,每个村都有乡镇成校的学习点。可以说,在衢江区,“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状态已经全面形成。
3.教育综合改革提振了大信心。衢江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把教育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教育文件作为一号文件、召开好一个教育大会、举办好一个教育大讲坛”“四个一”重大举措,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引进杭州育才教育集团来衢江区办学,推进衢江学校人事和分配改革,推进全区学校“县管校聘”等等,一系列举措的有力推行,使衢江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老百姓对衢江教育信心倍增,留在本地就学人数大幅度回升。浓厚了整个社会“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学习型社会氛围。
4.学分银行优化取得了大成效。衢江区开展将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成果存入学分银行工作。区教育局负责全区学分银名单和学分银行各受理点机构名单,同时将社会培训成果录入学分银行,工作列入年度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委托衢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学分银行的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受理点业务指导培训。2018年度学分银行录入成果数3.95万,录入培训成果数占比常住人口百分比达11.24%。2019年录入成果数7.29万,录入培训成果数占比常住人口百分比达20.72%。
5.陶艺创作辐射打响了大品牌。“徐瑞鸿陶艺工作室”建立在衢江区社区学院,基地建立在全旺镇成人文化学校。在全旺小学设陶艺吧,自建立以来,先后投入近50万元购置设备和器材,形成成型、拉坯、上釉、烧制等一条龙建设,积极开展成人青壮年培训和本校学生拓展课培训,作品成果喜人。2018年,学校编写的精品课程《我行我塑——旺仔陶艺课程》喜获区精品课程评比二等奖,并被推荐市级参评。
衢江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学习培训体系,健全的规章制度,政府的全力保障,各项学习型城市创建指标均已达到要求。衢江,正在为实现打造“衢州有礼?康养衢江”的目标,行走在学习型城市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