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是最贴近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村卫生室则是乡村医生的诊疗场所。长期以来,乡村医生工作在农村卫生第一线,在维护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能否发挥作用和健康保障制度的建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乡村医生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待遇进步得到了提高,为筑牢农村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部署,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我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为主题,就如何强化乡镇卫生院监督管理职责;有效落实乡村医生坐诊巡诊工作;推动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三个方面开展调研。
我深入平都镇与章庄乡,通过实地调查村卫生室、组织相关人员征求意见和座谈等形式,对我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乡村医生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县有256个行政村,已有127个村完成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全县31个贫困村已经全面完成村卫生计生服务室的建设任务。我县有注册在岗乡村医生478人,其中60岁以上有97人,占20.38%;50-59岁有110人,占23.11%;40-49岁192人,占40.34%;40岁以下有77人,占16.17%;30岁以下为0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有70人,占14.70%。
(二)乡村医生收入主要来源:一是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按服务人群每人每年24元;二是省配套资金每人每年1800元,偏远地区补助额外每人每月200元至300元;三是县级配套岗位补助每人每年350元;四是门诊诊疗费用,按照诊疗人数每人次8元补助。经过调研,我县乡村医生年收入约三万元至四万元区间。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县部分非公有村卫生室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导致部分村医为了开展工作,利用自家的房屋或租用别人房屋做为村卫生室,由于条件限制,达不到三室分离的要求,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二)村医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从调查来看,50岁以上有222人,占比达到46%,60岁以上仍在工作的有97人。村医队伍明显老化,后继乏人,部分村医已经超过了60岁的退出年龄,一旦退出村医岗位无人接替,但为了确保村上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不得不鼓励其继续在村卫生室执业。所以村医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甚至后继无人的局面。由于乡村医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差,工作量较大,薪酬水平较低,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意愿不强,符合岗位执业要求的年轻乡村医生短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后续力量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
(三)知识老化,更新缓慢。由于我县村医总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相当部分的村医都是农民出身,都是在半农半医状态中发展,为了生活和维持生计,一边务农一边行医。所以平常自己学习的时间有限,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较慢,加之缺乏系统新业务新技术学习培训,知识老化,目前还主要根据经验行医,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新需求。
(四)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低。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村医除了承担诊疗工作外,还要承担本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很多村医反映,目前他们很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中,这项工作涉及到村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老年人保健等,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口多,配合意识差,加之部分村医年龄偏大,不懂电脑,所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比较困难,导致此项工作很难做,而且每年的公共卫生任务逐步增加,乡村医生得到的收入却不高。在一些经济条件好,人口较多的村,会有几名乡村医生,由于这些村室村医人数较多,若同时都上班,“僧多粥少”,难以维持生计;一些人口较少村,则长期出现乡村医生服务空白的情况。例如章庄乡白云村,平都镇向阳村村卫生室都无长期坐诊村医。全县共有19个空白村,已全部安排巡诊工作,每周两个半天,这也大大增加了巡诊乡村医生的工作量。通过调研和我们平时掌握的数据,村医年收入三至四万元,远低于同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收入,更远低于其他开私人诊所一年的收入,这也进一步反映了乡村医生收入水平过低这一问题。
(五)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监管不细致。乡镇卫生院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管理上,都具有管理好村卫生室的能力。但前段时间县巡视组发现章庄乡白云村、平都镇向阳村等村卫生室都存在巡诊乡村医生不在岗的情况。总体而言,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管理还比较到位,但不细致,不能时时刻刻监管,导致问题出现。
(六)村医退休后待遇低,人心不稳。村医队伍从赤脚医生一路走来,始终被列为编制外的“非正规部队”,退休以后又要上田下地,基本生活没有保障,主要靠种田去养活自己。不论在社会地位,还是工资收入、社会保障都不尽人意。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我县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村医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此次调研,乡村医生多次反应此问题,这已成为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稳定村医队伍,保障农村居民的医疗安全,巩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推进我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健康发展,针对调研发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县村卫生工作现状,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着力完善服务网络,构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目前全县256个行政村已经建有产权公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27所,而村卫生建设的难点是缺资金。一是合理设置。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卫健、财政等部门对全县卫生室进行一次摸底清查,按照方便群众、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交通和地理位置因素规划建设村卫生室。二是政府主导。针对我县部分村卫生室老旧破损,设备不齐的现状,采取坚持政府主导建设、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和多方筹资的方法,实现全县村卫生室服务网络全覆盖的目标。县财政加大对村卫生室建设的扶持力度,把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修缮和基本设备购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村卫生室建设需要。三是改善设施。对于村卫生室所需要添加和更换的医疗设施设备,县财政要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补助。
(二)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力度。建议对我县所有村卫生室安装考勤打卡机,确保无论是坐诊还是巡诊的乡村医生准时到岗,规定时间内完成巡诊任务。乡镇卫生院切实抓好考勤机安装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大考勤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对违反工作纪律的乡村医生要及时进行通报,要严肃进行处理。
(三)采取多种渠道,不断充实村医队伍,加强在职村医培训,提高村医从业素质和水平
一是依托省市卫健系统安排的培训,每年有计划组织安排村医到指定的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部门进行1-2次系统培训,提高村医的业务素质;二是县卫健委根据全县村医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培训的方法要多样性、灵活性,使乡村医生学得进,用得上;三是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以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为培训基地,坚持每年开展针对性系统化培训,每名村医都能够及时跟进、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掌握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适宜技术,掌握新医改、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把党和国家的卫生政策、卫生改革成果送到老百姓心里。四是继续开展订单定向培养,签订服务协议,毕业后履行协议到村卫生室工作。
(四)逐步完善补偿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一是建议对巡诊活动进行适当补贴,补贴标准按100元每天计算(含交通补助、误工费等)。如出现巡诊医生未到岗且未向乡镇卫生院请假的情况,则扣除其当月补贴。二是增加专项补贴的方式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三是经过统计,全县2018年共有64名乡村医生不在岗行医,但注册的乡村医生每人每年都有补助1800元,全县共结余115200元,针对已经注册但不在岗的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根据本乡镇结余情况,制定专门的考核方案对其他在岗医生的服务能力,业务量及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把此项资金奖补给其他在岗乡村医生。建议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乡村医生定额补助配套资金方面上有所增加,进一步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村医的补助水平。
(五)不断完善保障制度,解决村医生后顾之忧
对现有注册的乡村医生由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岗位,对其业务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达到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进行淘汰并给予一次性补偿。参照渝水区补偿标准,在岗3年以下(含3年)的,每周年补助480元;3年以上9年(含9年)以下的,每周年补助640元;9年以上24年(含24年)以下的,每周年补助800元;24年以上30年以下(含30年),每周年补助640元;30年以上的,每周年补助480元。经初步测算,财政需投入约1862400元。对于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则提供购买养老保险的政策。按村委干部标准购买养老保险,缴费由县、个人按7:3承担,平均每人每年7000元,经测算,政府每年需投入1857100元。
总之,我县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逐步加以解决。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医的待遇提高了,有了优秀的村医才能留住病人,留住了病人村医的待遇才能改善,收入才能增加,才能达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的,才能最终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