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全面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进程,现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年政教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拓展德育工作渠道、丰富学校德育内容,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努力开创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五个认同”教育、法制教育等,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赋予“学”丰富的内涵:学习做人、学习立志、学习创造,学习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守纪律。把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良好的做人态度和品德;立好多种志向,拥有“胸怀祖国”的最重要志向,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发挥好主体作用,具备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敢于质疑的能力,尝试创新和创造等意识、观念教给孩子,在教育教学和活动中培养孩子做好人、能人、贤人的行为和习惯。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教育
1、深化“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机制。将常态化的家访与暑假大家访活动相结合,要特别关注“问题生”、“重点生”、“寄宿生”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校内外表现,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抵制“三非”、“两个不得、五个严禁”、“去极端化”、“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一要实现“四个全覆盖”:全体教职工全覆盖,全体学生全覆盖,全体学生家长全覆盖,学校班级全覆盖。二要与“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相结合。三要与夯实校园稳定基础相结合。四要与教育脱贫攻坚相结合。五要与班级管理相结合。
2、开展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把“民族团结一家亲”作为学校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落实学生“结对子”,师生“结对子”,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各民族家长的团结,带动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充分利用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各宣传日,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中华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教师节、中秋节、中国烈士纪念日、国庆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各宣传日,开展“我们一起过节吧”系列文化活动。以节日民俗、丰富多彩的队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教育大家学会感恩,加强各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努力营造团结稳定的节日氛围。二是利用国旗国歌的国家认同符号作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要尊重、爱护国旗,学唱、传唱国歌,规范、普及升挂国旗、奏唱国歌礼仪,激发学生爱国报国情感。二要倡导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 “十·一”“12.4”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庄严的升旗仪式。三要举办“大家谈”“大家画”“大家拍”“大家写”“大家评”“大家做”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国旗国歌的真谛和力量,增强爱国情怀。三是开展“我们一起过节吧”主题教育。利用节假日开展纪念活动,挖掘节日文化教育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大家学会感恩,学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爱护坏境……进而培养他们感恩、热爱祖国的情怀。
3、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工作。一要利用好开学第一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各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政教处检查总结并公示开学第一课的情况,切实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师生思想认识,增强广大师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抵御非法宗教渗透的能力。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感恩教育为主线,深化“五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安全主题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感恩教育都融入到重大节日当中去。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把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切实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为学校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
(1)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机制,加强各类规章制度的落实。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师队伍的言行、仪表,做践行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教师。
(2)建立新班主任培训制度,对新上岗班主任进行师德、校情、规章制度等方面内容的的培训教育,使新任教师迅速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3)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4)强化班级管理共同体意识。每名教师将自己所教学科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避免灌输和说教,用严谨的态度务实做好。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1)要求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坚持升旗、课间操、活动集会、校内大扫除、班会按时到位。班主任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政教处、年级组认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班主任反馈,认真落实班主任月考核和期末考核工作,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2)指导和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教育和教育记录,每月末进行一次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班主任月考核依据。
(3)加强班主任的培训,校内以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每月定期集中进行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班级管理技巧的学习和研讨,将优秀的管理经验及时进行宣传推广。扩大班主任视野,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倡导班主任多看书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4)加大班级管理力度,形成班级管理特色。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学习与教育管理有关的法规和文件,增强全体教师法律意识。进行班级管理水平评比,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开展中华文化传承教育工作。突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小小百家讲坛”、“祖国,永远的母亲”、“寻访红色足迹”、“我的家风故事”、“寻找最美追梦人”等,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方面,进行“诚信”、“忠孝”、“仁义”、“奉献”、“友善”、“ 勤俭”、“节约”、“坚韧”等价值观教育。
2、完善校园区域文化。在少先队、学校文化(包括校徽校歌)、社团活动等各项工作中逐步落实办学理念。改造文化墙,彰显办学理念,让教师和学生理解学校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修订校歌,唱响校歌;凸显学校精神“诚”,表彰长期以来在师德师风、学生学风等方面表现优异者,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新局面。
3、加强校园“三化”建设。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管理作用,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行政教处主要抓,各部门负责人分头抓,全体教师和学生干部一齐抓的管理模式,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达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1)、环境卫生实行三制:
卫生包干制:学校的环境卫生实行划区分班包干,明确职责,坚持每天打扫,做到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校园清洁区内整洁无杂草,无卫生死角。
检查评比制:学校卫生检查组,对各教室及清洁区的卫生情况每天进行定期检查,每周进行不定时的抽查,每周公布评比成绩,促进各班各室的卫生工作到位。
考核奖惩制:把卫生检查评比的结果作为班级考核的内容之一,作为优秀班级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
(2)、抓好个人卫生,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教育学生爱清洁、讲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争做文明学生。
(3)、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
做好经常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向学生宣传传授季节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四)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进程
一要坚持每周一节法制教育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二要利用法制副校长专题讲座,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进学校、进师生头脑,教育学生守法、尊法、用法。
(五)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学生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永远是摆在第一位。安全教育不能只在某天某个场合开展,而应该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1、完善各种安全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大型活动预案和学生外出活动预案;实行班级安全日查制度;每天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每周开展一次疏散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实战能力。
2、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如:防震、防暴、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采用征文、主题教育、节假日安全教育、观看安全警示片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在节假日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
4、每周一主题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对班主任安全教育情况、安全记录等进行检查和指导;邀请交警、社区民警、法制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专题安全、法制和禁毒教育,提高师生安全与法制意识。
(六)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1、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1)依据《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言行七不准》规范学生仪表,要求班主任利用开学第一课要求学生每天穿校服,不带零食到学校,不乱扔垃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值周教师每天检查。
(2)开展好系列活动,一要家校配合使学生养生在校内外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二要通过学做和展示文明礼仪操规范学生文明礼仪行为。
(3)每月开展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公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维护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举止文明、讲究礼貌、保护环境、维护国家尊严与荣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美德。
2、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课程来建设。对学生分层实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践行“自主管理”理念,教学生在首认知清楚、次道理明晓的基础上,通过 “少先队监督岗”等方式,调控自己的行为,会自我评价行为的优劣,学会自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积极作业、学会预习等良好学习习惯,讲究卫生、懂文明礼貌、热爱劳动、善于创造等行为习惯。
(七)扎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切实抓好落实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1、心理咨询师方面。配备1名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且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规模逐步增配专职人员,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心理咨询室方面。建成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的心理辅导室;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每天开放,并有专人值班。
3、加强班主任培训。开展全员特别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班级管理和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以学校不同年级学生为本,突出青春期教育、应对考试压力、职业生涯规划、异性交往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
总之,将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落实德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校长要对德育工作负总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有关方面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学校德育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如何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上展开研究,围绕学生道德发展状况、德育队伍的能力素质状况、德育管理机制和现状等方面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为科学规划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