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发展现状网上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网上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大量集聚现象。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培育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推进我省工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省工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三个领域,主要围绕地区主导优势产业的孕育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但产业集群规模普遍较小,主要集中在10亿元——100亿元区间,占集群总数的63%。但是,更加地域化、专业化的产业集群还在发展过程中。
虽然,我省产业集群取得一定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近年来频繁出现能源短缺,水质性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成为我省产业集群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促进我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1.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导重点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转让(bt)等多种模式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专业市场、物流基地、会展中心等建设,提高园区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支持促进产业集群所在园区建立开发公司,统筹推进园区土地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对从事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海水淡化等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鼓励园区集约用地鼓励建设高容积率的创业基地、多层标准厂房和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对主体园区工业建筑容积率大于0.8、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和产值均在4000万元/公顷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工业园区用地和投资强度超过6000万元/公顷的产业集群新增项目用地给予重点保障。
4.切实解决土地短缺问题全省新增工业用地用**则上用于产业集群发展。围填海计划指标要优先安排投资强度3000万元/公顷以上的产业集群发展和服务项目。
5.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省财政筹措整合财政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公共研发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省财政按核定后项目投资总额的1/3给予资金补助,项目所在市、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相应资金配套。对政府资助建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经省认定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6.设立产业集群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和带动民间资本、境外投资机构参与产业集群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7.提高产业集群融资能力每个园区选择2至3家商业银行作为合作银行,设立专门账户,合作银行以不低于5倍的比例授信贷款。市、区政府要出资组建园区再担保公司,为开展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创新产品业务提供再担保。对产业集群企业上市给予扶持资金,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4)20号)有关规定,省政府扶持150万元,各市根据本地情况,建立配套扶持资金。
8.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依托"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和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等载体,引导各类人才向产业集群聚集。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到工业园区设立分院和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创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定单培养。
9.启动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商标集群。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4)7号)规定,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省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着名商标认定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予以优先采购。对于各市承办的省级及以上有关产业集群的展会,省政府给予100万元补贴。
10.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园区管理部门的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科学核定管理机构的内部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总额;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数额内自行确定内部机构名称、主要职责、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11.建立考核通报和奖励机制建立完善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信息报送和统计监测体系,逐步将产业集群纳入全省的统计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和情况交流,建立半年内部通报、全年综合排名发布制度。将产业集群工程纳入各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产业优势明显、综合指标排在全省前列的产业集群给予奖励。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
**集群品牌有两种类型:一是地方政府主动培育型;二是浙江集群品牌自我发展型。具有实力的核心企业产业集群采用企业主导型的品牌培育模式;处在成长初期,但是有潜力的集群,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支持引导集群品牌的创立;处在萌芽期,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形成的集群,吸引外资创立品牌;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地区,将其与一定产业相结合,以文化创品牌;三是资源匮乏但有地理、交通优势的集群先从贴牌加工做起,积累后再培育自身品牌工作。
美国代表性产业集群有硅谷微电子产业、加州的葡萄酒业、底特律汽车城等。其特点:一是优越的发展条件促成类型多样的产业集群出现。各类产业集群都有较好的发展,缘于大学与科研机构发达,科技政策完善,创新投入多,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基础;二是市场导向为主。企业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聚集到一起,政府仅进行引导;三是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相耦合。区域最初的资源和信息等优势促进了产业的选择和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甚至确定其发展方向。
意大利产业集群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要从事纺织、服饰、家居等传统产业的生产。特点是,一是生产的产品的特色性、卓越性突出。二是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具有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三是同类企业与相关企业在当地长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有机的企业网络。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分工为基础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分包商和客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第二篇:钢厂网上交易现状调研报告
钢厂网上销售的调查报告
资源部本周在整理钢铁生产企业(主要是股东企业)资料的过程中,根据调查得知:目前很多的钢铁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钢铁企业,对销售 ……此处隐藏16351个字……46家,至2014年酿酒业约需粮食15万吨,6.5万吨酒精,可生产白酒8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建材需求日趋旺盛,2014年全区建材货运量将达100万吨左右。
同时,由于**得天独厚的交通节点优势,已成为煤炭资源的重要集散地。2014年通过**境内中转的煤炭达195万吨,约占全市比重的40%。随着古叙煤田的开发,滇煤、黔煤向长江中下游火电厂的输送,煤炭流量将呈激增态势,预计到2014年,通过**集散的煤炭将达1000万吨。
4、大型物流企业的引领。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提升,一批具有现代物流雏形的企业正茁壮成长,它们对整个行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如我区引进的四川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集整体物流方案优化设计、公路运输、火车发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其先进的经营模式,可以为我区其他商贸物流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四、构建物流业快速发展几点建议
1、加快建设完善市场发展基础。打造以云溪大桥和永宁大桥为核心的1个商贸圈。加快发展护国、大渡和白节3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和培育打古、龙车、合面等边贸市场。加快培育和建设依托泸天化港口、石龙岩港口为核心的化工产品交易市场。依托一区两带,形成以城区商圈为中心,以大渡口、护国、白节、龙车为外围的点,以纳大路、321国道、纳白路,纳龙路为线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扇型商贸物流体系。
2、构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及其农家店网络为骨干,以乡镇集贸市场为节点,形成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农资和农村居民生活资料下乡、各种种植、养殖农产品进城的通畅物流渠道,并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平台,构建服务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信息网络。通过努力,力争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成为支撑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物流配送体系。
3、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打造物流业发展平台。坚持“以园区发展带动物流业发展,以物流业发展促进园区发展”的思路,全力抓好机场口浙江产业园建设,把浙江产业园作为融入泸州主城区的“联接点”,大力招商引资,对接产业转移,打造以轻工业、物流专业市场为主的工业新区,加快融入泸州;化工园区东区围绕泸天化本部,集中向二级路发展,打造化工园区核心区,主阵地。化工园区西区集中发展泸天化关联配套产业;港口工业园区西区集中发展工业,东区集中发展酒业,努力搞好港口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园区内的青利、安达、川渝和华明、巴蜀液、八仙液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在火车站和川渝、川黔两条高速路交汇接口处,规化建设一个占地600亩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园区,集仓储、运输、电子商务为一体,实现铁、公、水联运,拉动**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新园区开发模式,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建设进度,逐渐从“政府主导型建园”向“业主主导型建园”、“企业主导型建园”等多模式发展,加快产业聚集带动物流业发展。
4、利用长江黄金岸线,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长江流经区境内长20.85千米,按照市上将我区港口规化为永利作业区、香炉石作业区、石龙岩作业区、酒精厂作业区、河东作业区、大溪口作业区六大作业区的发展机遇,加快石龙岩深水港口建设,把它建成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及配套产业区,通过加快临港物流业的发展,把**建设为泸州乃至川南地区,涵盖古叙和滇、黔的化工、煤炭、矿产、木材等商品的集散地和中转基地。
5、强化信息技术和服务支撑。信息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要大力推进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寻求投资方,在确保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投资与长期运营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公司,启动建设物流供需信息查询、网上在线跟踪为主要内容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力争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在商贸企业、工业企业、物流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及时收集货源信息,反馈到物流企业,合理地调配和使用车辆及其它资源,切实解决我区物流企业货源单一、空车率高的问题。
6、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目前我区的主要物流企业都从原来的仓储企业或运输企业演变而来,缺乏专业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因此,要协同各物流企业制订人力培养规划,通过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方面培养方针,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现代物流企业的迫切需要。
7、营造物流业宽松发展软环境。物流业的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必要的鼓励和支持。根据我区物流业发展需要,一是强化政府导向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企业实行“强强联合”,改变分割、零散、重复的传统经营模式,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公司,同时,加紧研究制定规范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竞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二是强化物流用地政策。对物流企业的新增用地,实行地价优惠,制订具体办法,对各种规费实行优惠。三是鼓励建立物流行业协会。鼓励发展社会物流中介专业队伍,组建区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引导下,由行业协会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实行行业自律,自觉维护行业合法权益;通过行业协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行业监管和服务,为政府提供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四是对物流业的执法部门要实行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特别是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合理用地、用电、用水,各有关部门、单位应予以优先安排。物价部门应积极争取扶持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本区内龙头企业和持有绿卡的企业要享受有关政策的扶持,创造企业发展的好环境。
8、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和奖励机制。对达到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纳税500万元以上的综合性物流企业、年营业收入2500万元以上纳税300万元以上运输型物流企业、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以上纳税200万元以上的仓储型物流企业,对其新增银行贷款部分给予贴息补助。凡在**区内新办物流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纳税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享受相关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其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补助。鼓励物流项目投资、引资者,凡重大物流项目落户我区的区内外企业家和各界人士,享受新引进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对新引进区内的物流企业,当年纳税50万元以上,给予引资者个人奖励。
9、成立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应由区发改局牵头,成员单位经商局、交通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局、银行、财政局、规划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在物流发展过程中,高效发挥其协调管理作用,促进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设立物流办公室,负责物流业发展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各单位具体分工如下:发改委负责整体协调;经商局负责协调服务;规划局会同国土资源局从规划、用地上严格审查把关,严禁擅自改变土地规划用途;交通局负责落实运输道路规划;工商局协助交通局进行对物流企业的管理;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对物流企业的税收指导服务;银行和财政局对物流中心建设及运营过程进行资金支持并监督资金使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