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我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中,农村教师占80%,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全局。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国家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上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多种形式的农村教师培训已经常态化,成果瞩目。但是作为农村学校本身,对于农村教师发展的专业成长的研究还很缺乏。
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发展农村教育,帮助农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努力于新课程的实践,在其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与新课程同行,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农村学校的一些特点,决定了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农村学校的区位环境,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农村教师自我定位甘愿低于城市学校,从而降低了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安于现状者居多,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教师,他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情怀,缺乏奋进的专业精神,仅仅把当教师看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调往城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他们对于教师职业缺少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热爱。农村学校教科研整体水平偏低,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动力不足,成果匮乏,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发展的氛围。
2、由于相对滞后的教育条件,农村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于城市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严重。这就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比城市教师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农村教师更要有爱心、耐心、恒心,更要有奉献精神。
3、我校目前为数不多的骨干教师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需求。近几年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和农村教师的招聘要求明显低于城市,如本镇,几乎招不到一本毕业生。农村学校师资相对落后现状的改善,有赖于我们去探究建立一套适合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
4、本课题的研究,将落实并发展原有的研究成果,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和省市名师,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农村教育的振兴,农村教师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政策依据:
1、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特制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求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的行动纲领。《规划》提出: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享有有质量的教育。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
理论依据:
终生教育思潮的兴起,加之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强烈,使教师职后培训和素质提高的研究与实践形成高潮。各国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与职前教育相衔接的继续教育体系,以实现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保证教师有不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英国教育专家詹姆斯提出的著名的教师教育“三阶段理论”。他认为,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是教师教育中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
我国一些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改革者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许多研究。顾泠沅教授领衔开展了以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的“行动教育研究”计划。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王长沛曾说:“真正决定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一进教室,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教师的专业素质关乎教育的兴衰,此类真知灼见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基础指明了研究方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农村教师发展的专业成长的研究,增强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提高教师有效性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最终建构农村教师发展的专业成长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
1、研究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的有效方式,重点研究职业道德的形成方法。
2、研究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方式,重点研究在实践活动中转变教师观念的方法。
3、研究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方式,主要从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三个方面研究。
4、研究校本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研究搭建高效的校本培训校际交流平台。
5、本课题立足于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研究农村教师重树自我、重构课堂、自我教育成长的有效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育科研方法。
文献法。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根据我校实际,对有价值、值得借鉴的结论进行整理,归纳比较分析和提炼。
行动研究法。主要体现为改进前后反思和具体情境中反思,所尝试策略是否有效,都以是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评价标准。如果没有效果则要反思,从反思中再尝试新的策略和思路,从而不断积累与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一致的经验。
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目标,以全镇教师为样本,在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采取阶段性、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多种调查方式,获得最原始的一手资料。
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进行个案总结,整理出案例集。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16年6月-11月)
1、确立课题负责人和课题主要研究成员人员,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分工。开展前期调查、选题、立项工作,确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有关农村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资料。
2、完成对本校及全镇教师的调查、访谈以及分析工作。制定问卷调查表,将调查情况在表中以数据显示出来,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教师们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达成共识,保证积极参与,并自主确定成长目标,课题研究确立了整体观察对象。
3、制定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交流方案,讨论通过了《教师专业素养升级措施》,动员所有教师制定具体的专业成长“三年规划”,严格按规划逐项落实专业成长的各个环节,其效果纳入年终考核。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4月)
一、课题组负责人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公布研究内容,鼓励全员参与。召开研究小组会议,提出研究的总体要求,分工细化:政教处重点研究教师师德培训的方法与途径;教务处重点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升等方面培训的方法及途径,结合实际开展了对教师的全面校本培训工作。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科组和课题组的作用,落实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状况。对专题研究逐一突破,并形成相关经验论文。
二、建设丰富多彩的“育师”文化
1、举行“寻找最美教育风景”主题演讲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提升自我的热情,强化对农村教育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2、举行教师英语口语比赛。
我们先后以“青春校园行”、“我的成长日记”、 “教农村孩子练口语”等为主题开展了活泼生动的英语口语比赛,在英语教师“共同体”里,练口语用口语的教研氛围空前高涨。就英语课堂和学生兴趣习惯来看,这种活动对英语教师专业成熟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成效显著。
3、举行“精准扶贫,教育先行”送课下乡活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几年,我们中心
小学送课下乡活动成为了一种教研常态,在拓展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探究路上耕耘不已,带动了本地教育教学的协同发展。
4、举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读书感悟演讲比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教学相长,老师们在阅读和比赛中,洗去了浮躁,涵养了务本求真的专业精神,升华了专业水平,陶行知的教育名言老师们都能信手拈来。
5、举行“师徒结对”茶话会。
“师徒结对”是我校的传统。近年来,我们经常举行“师徒结对”茶话会,主题或者是新老师“拜师学艺”,或者是交流互学互助的情谊与收获。在这样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之中,新教师学老教师的育人经验,老教师学新教师的信息技术,相得益彰,合作共赢。
三、开展名师养成系列主题活动
1、实施校际帮扶结对工作计划,推动本镇教育整体协调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形成。
2、举行评选本镇名师活动暨专业成长研讨会,汇报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成果,推动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深入发展。
3、深化集体备课,实行全员赛课和“推门听课”,观察分析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成长状况,探究反思教师专业素质和高效课堂的关系,形成了相关论文。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优化常规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资结构中老中青帮扶带的良性循环,马湾小学全面全程开展了听课评课辩课活动。
学校对教研活动高度重视,制定了缜密的推进计划和激励方案,成立了以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评辩团队,从备课情况、教材组织、课堂氛围、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多方面反思提升课堂效果。
每周一三五上午两节课为活动时间。从授课前的精心准备,到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再到课后的交流总结,马小的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样的教研活动,推动着马小的高效课堂建设日趋成熟完善。
4、开展访学和培训教师学习成果汇报交流活动。
我们努力探寻城乡教育的平衡点,精心筹划开展了系列性的访学和培训教师学习成果汇报交流活动,以点带面,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改成果及时地宣传与普及,从汇报到交流,从实践到反思,从反馈到提高,环环相扣,形成了自觉的有机的专业成长小系统。
5、五月市教研室领导和专家到我校视察教学工作,对我校课题指引下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估,给予了肯定和建议,课题组据此完成了研究报告《近年我校教育教学发展分析及促进措施》。
四、收集各方面的研究资料,完成了中期评估和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课题深化研究阶段(2017年5月-2018年10月)
1、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2017年5月,课题组各位成员对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交流,课题组长对课题研究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市课题专家对前期工作给予点评,指导课题研究下阶段工作。
2、举行“国培计划”研修项目总结交流会暨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学习笔记展示会。
3、举行反思写作交流会,总结日常教学写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老师们感悟深,获益良多。
4、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评选。对研究中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炼、撰写相关论文、典型案例和工作经验等,形成了总研究报告的初稿。
5、编写《马湾中心小学与华湖小学帮扶结对工作总结报告》、《全员辩课录》、《教学能力进阶督导与诊断策略》等,初步完成“优化驱动-专业共同体-反思写作”的专业成长模式的建构。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5月)
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各方面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整理各种资料并作系统归纳,提炼各项成果,修改课题研究总报告;汇编结题资料。做好结题评审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