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分数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13 21:00:49
分数教学心得体会(全文共808字)

应以怎样的方式诠释分数概念

分数是一个既丰富又抽象的数学概念,它与小数、比、百分率、概率和除法等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分数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呢?这就需要跳出“面积模型”,用好其他学习模型。

学生最早是通过“部分→整体”来认识分数的。教材中分数概念引入就是通过“平均分”某个“圆”、“正方形”或“长方形”,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认识分数。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借助“面积模型”认识分数时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分数时,除“面积模型”外,还可以用其他模型来诠释。

一、多用“十进分数模型”。

其实,学生对于“十进分数原型”也是非熟悉的。如最熟悉的数量关系之一是人民币的“元、角、分”。1元平均分为10份,每份是1角,那么1角是1元的几分之一呢?就像把“1角”当做0.1元,是分数教学的价值所在。又如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密切关系,用较易懂的小数的思想帮助理解较难懂的分数意义。

二、用好“数线模型”。

“数线模型”,即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无论一个苹果、一盒苹果、一箱苹果,在数轴上都表示为1。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个飞跃,需教师进行不断强化,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0和任何一个整数之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分数,形象具体易懂。教材也在练习中安排了一定的“数线模型”学习,帮助其增强“数线模型”能力,如:

(11)、你能写出一个比( )大又比( )小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分数的?你还能再找到两个这样的分数吗?(P76)

(11)、可以怎样填?(P82)

>()>   >( )> 

通过上面的这些“数线模型”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分数数感,在“模型”的深入与思维的过程中全面认识分数。

三、抛弃“形式记忆”,不断深入剖析。

深刻理解习题用意,对接经验,对比推进,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不是让“画一画、填一填、想一想”练习成为形式上的记忆。

可以通过计算、画图操作与对比,进一步梳理知识间的区别,加深学生对计算结果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分数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由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直接感知物体或借助模像直观开始,经过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教学概念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技巧性地教学分数,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分数教学心得体会(全文共80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