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作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全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作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每位教师要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通过精心组织并有效实施作业,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成立学生作业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钟扬英
副组长:钟美英、高卿、张显锋、张传明、程钢、樊良英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班主任及全体教师
2.学生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统筹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及违纪教师的处理。
副组长:负责整体调控作业情况,组织指导、落实方案,监督执行情况。
成员:教导处主任负责所包学科作业情况,监测作业量,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作业设计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并把检查结果量化计入教师岗位责任制;学科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组教师设计作业;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负责统筹安排各学科每天作业量。
二、细化要求,确保作业管理的有效落实
1.作业的布置与实施
立足学生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配置要有梯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和重在合作体验的项目性作业;鼓励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学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倡导家长科学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2.作业的批改和讲评
(1)重视作业批改的及时性。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批改采用等级制,及时批改作业,批改要用统一的批改符号,使用激励性、启发性、指导性批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2)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应该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同时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馈改进教学过程。
(3)加强作业讲评的针对性。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予以个别辅导。作业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要举一反三,加强拓展和延伸,突出作业中难点的处理,疑点的解惑,关键点的拓展。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3.作业的控制与审核
(1)加强作业质量监督。学校学科组长对作业量进行把关,审查难易程度和配置梯度。教导处定期检查各年级作业布置和完成的质量及批改情况,及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
(2)加强作业总量监控。班主任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审查与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小学三至四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做到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三、严格执行,禁止违规行为出现。
通过教师会和开学前岗前培训等方式使教师明确学校作业管理方面的规定以及上级主管部分的要求,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1.严禁布置超越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学生能力的集体性作业。
2.严禁布置偏题、怪题、错题。
3.严禁布置带有惩罚性质的作业、反复抄写类作业。
4.严禁强制或暗示学生增订教辅材料,并以套题、练习册代替作业的现象。
5.严禁使用未经教育部备案和主管部门审核的APP布置作业。
6.严禁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业,不得在群里发布学生作业情况、考试成绩、批评指责、评比拉票等信息。
7.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8.严禁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为学生作业纠错将家长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四、加强监管,优化作业管理的保障措施
1.建立作业检测机制,规范管理。从作业的数量、针对性、批改反馈等方面进行规范,形成以班主任为总协调人的班级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能做到学科平衡、总量控制、合理分配。
2.强化作业检查指导,完善评价。学校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对在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甚至继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师,将在校内进行批评教育,并视实际情况在师德考核层面予以处理。
设立监督电话:
畅通反映问题渠道,通过定期检查、日常检查等多种形式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学校
202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