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我的高三反思与总结

时间:2024-11-13 05:36:50
我的高三反思与总结(全文共3882字)

2008年是江苏省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首届高考,也是我第一次执教高三。一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热切关心和英明领导下,在备课组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我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奋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又光荣的高三之路。以下是对一年以来高三教育教学工作的回顾,也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一,总结一年来的备考工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四个字:

1. “透”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当然也是高三复习的重要资料。学生、老师日常的基础复习工作就是吃透课本。其一是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近年的高考试卷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做好去粗取精的工作。其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平时不断地回顾、巩固,考试中,特别是在做大题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而能不或尽量少地减少知识点的遗漏。其三是将课本读活。新课程注重“新材料”、“新情景”,“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考试说明列出的首要考核目标,这也就是说,教学不光要死抓基础知识,也要能将“死”的知识用活。读“活”课本是对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以读“薄”和读“通”为前提。在复习中,我特别注重这个“活”字,设置了很多情景性的探究题,综合几个单元甚至基本书,联系现实和热点,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2. “精”

首先,精炼课堂用语,讲解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准确到位。考试说明能力要求分四大方面12小点,第一条就是强调要整合信息,“准确、合理的解读”。其次,精选练习,精心辅导。面对“等级”这一新的考试结果呈现方式,你必须思考——怎样跨越B、B+、A、A+的沟坎?精讲精练,精练精讲一方面是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有的是保B冲三门,有的是拿A得奖励分。第三,精设小结,精编专题。高考的考察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它可以考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它也可以考不同时期的同一类事件。也就是说,高考既考察历史的阶段特征、也考察古今中外历史的联系和发展进程。因而,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应尽量作好阶段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我们就应精心编好专题,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加深其理解。

3. “情”

充分利用好非智力因素,联络好师生感情。我从课堂外下功夫,在生活细节上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诚恳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良好师生关系下,学生心理上趋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4. “新”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时下高考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也越来越走近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拓宽视野,关注新知,也就成为高考的一项必然要求。因而,作为辅导学生备考的教师来说,不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史学新动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备考信息,编设新意专题和练习题。如:奥运话题、和谐社会问题等。

第二,回顾一年以来的教学历程,可以分为三步,或者三轮复习:

1. 巩固阶段

高二期末的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至高三一模前都可以称为第一轮复习阶段,此阶段以讲全讲细讲透为原则,不赶进度,不求速度,引导学生对应课标狠抓基础知识,吃透教材,夯实学科基础。高三开展复习时,考试说明还没下来,如何提高针对性?

首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整个高三阶段,只有在一模前是可以静下心来编织知识网络的,网织好了,一二模撒网后检验漏洞进行修补才能迎来最后的高考收获。因此,这个网要织得细密。从第一轮复习四个月时间的实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历史学习的信心也加强了,具体是这样组织的:

1、纲举目张  不需打乱教材原有的顺序,脚踏实地地落实单元复习。要求学生一遍遍细致地看书,把握好教材重点和非重点,明确章节的考点,完成教辅书的填空练习。跟着老师的复习进度记背单元目录,同时建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自我概括单元主题以及课文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线索,抓住主干。用树状等图示边写边阐述知识体系。

2、弄懂吃透重要概念和关键字词句  逐一落实5本教材的知识点,尤其是3本必修教材,对于重点概念不能似是而非。而其后的一二模都出现考察对概念的把握精准程度的题目,说明这个做法是必要的。

3、检测要跟进  每个单元至少默一次,每堂课一份检测练习,每本书复习完进行填空检测。

此阶段强调慢工出细活,不可过快做套题,打击一些只做选择题的投机心态。老师组织复习时关键抓知识点的落实,并挖掘单元主题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具体的知识结构,做到课本了然于心。

2. 充实阶段

一模前后进入第二轮复习,由单元复习转向专题复习,这是场攻坚战。这个阶段由于打乱了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原有的体系,按时序整合好像无本可依,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一时难以适应。学生形容就像刚砌好屋子又得推倒重新砌船,我们强调考纲就是图纸,《零距离》就是说明手册,重新整合并不难。具体做法为:

1、帮助学生填补时序。《考试说明》没有按照教材结构而是按古代—近代—现代的通史体例编写,要求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专题复习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知识整合,必修和选修的几本教材可以同时翻阅,构建对比古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息历史图象。重新印发各模块时序整合表要求学生记背,并且编制填写横向时序表,例如先秦时代填写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选修的相关内容。让各知识点各安其位、一目了然。

课堂上基本按这种模式复习:明确阶段起止时间——阐明阶段特征——点明各模块相关联系——典型例题分析。课后除了复习和预习外,要有整体观念,要求学生按照考纲在笔记本上逐个整理知识点。

2、把握好阶段特征 充分利用好备考指南,每节明确记背范围,一般挑取薄弱部分检测。如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文化史方面较熟悉,政治史较混乱,就挑政治部分记背,堂上默写检测。

3、精讲多练  由于这阶段考试多,时间紧,不可以停留于第一阶段的简单重复,每堂课需对应考纲精心选择一至两道的主观题,选题原则为综合性强,能达到提升目的的题目。同时重视讲评,争取多些机会以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分析题目,老师也可以从中反馈学习情况。选择题要不断变式讲评。如假设选B,题目应该怎么问?假设关键词变化了选项是否不变?不断地刺激学生全方位地充实知识。主观题要求学生换位思考,强调审清楚立意,引入英语阅读的审题模式,带问题思考材料。同时开展套题练习,保证一周一份套题,争取每套题进行讲解。

4、强化答题规范  总结一模考卷,诸如审题有偏颇、答案不确切以及卷面、书写的潦草和随意等等问题。然后把“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的答题规范制度化,降低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比例。

5、鼓励学生自主复习,调动积极性。我常常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专题的复习,选代表发言或板书,相互挑刺相互指正。鼓励尖子生成立研讨小组,课堂上成为善质疑、能解答、多反思的带头人,课后可以承担一些线索梳理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减轻了老师负担,一方面带动学习气氛。老师通过和尖子生的交流,有效反馈教学效果适时调整策略。同时不放弃长期基础差屡交白卷的学生,积极鼓励其树立信心,严格细致地要求他们循序渐进。

3. 提高阶段

二模后,时间更为紧迫,有的学生提网发现缺漏仍然很多,失去信心;有的学生一网网到大鱼,二网毫无收获感到困惑和沮丧。第三轮复习容易落入题海泥沼中,在备课组的协调和统一指挥下,我把重点放在热点点拨、查缺补漏、应试技能这些方面,尽量把学生的最佳兴奋点调整至六月考场。

1、开展专项提升能力训练。很多人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其实长时间的记背疲劳轰炸是难以支撑到最后的。传统的命题思路强调对知识点的识记(广度),新的命题思路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因此要在不放松知识记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理解运用的能力训练。定时组织专题讲座,如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SOLO评价法,变式选择题等课例。

2、拓宽视野,联系现实,放眼世界。经过了前两轮的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对热点问题要挖掘其历史学科的契合点。用全球史观、文明发展史、整体史观统领历史学习,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尤其是关注社会热点,利用这类新材料自主命题解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探讨相关历史知识。这个阶段时间紧,知识跨度大,我前后整理了近十个热点专题,在开展热点点拨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是灌输式的而是多用联想法,给出一个关键词联想,如三农问题,让学生历数古到今农民境遇和农业政策。使到课堂充满灵感的火花,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历史学科人文魅力。

4、采取盯人战术,把困难学生牢牢抓在手里。高三的复习到这时候,对于困难学生而言没有什么新技巧新方法,就是脚踏实地、回归基础。从中午到自习课,从白天到晚上,给几个最困难的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通过编制复习提纲、默写或者师生问答的方式每天和他们一起学习,不完成人物绝不罢休。事实证明,虽然这一办法比较“原始”,但是对于自觉性差、基础差的学生很有效,最后在考试中他们都“过关”了。

3、考前激励  五月底六月初学生不安情绪加剧,老师除了分析考场各类突发情况外,还得向学生指出高考卷一定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只要正常发挥即可。并且在最后两周四模中降低考察难度,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争取高考发挥最好水平。

第三,体育班的特殊性。

1. 人少。共11人,期中女生5人,男生6人。有利的方面是个别辅导,不不利的地方是11几乎全都需要个别辅导。

2. 基础薄弱。体育的学习基础薄弱是众所周知的,甚至大部分比普通班最薄弱的学生还要薄弱。

我从生活入手,在课外积极与学生沟通情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从课堂教学入手,要普通班多几倍的耐心,重新设计教案,在普通班精选练习的基础上再次挑选题目;花更多的时间逐个学生讲评每一份模拟卷。二模以后,我把最困难的三个学生找出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更他们在一起,给他们单独制定复习计划,和他们一起背书、解题。虽然过程非常非常辛苦,但是为了学生和学校,这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最后的成绩证明,心血没有白费。

高三一年我几乎都是在总结与反思中渡过的,每节课反思自己的得失,每次考试后总结经验教训,给学生不值计划,也给自己布置计划。我反思的自己的教学方式,反思教学内容,反思讲评试题的效果,反思编制出的试卷效果,反思对待学生的态度……也许高考本身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以上几点,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回顾和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的高三反思与总结(全文共388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