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飞速的流逝,转眼之间一学年又将结束。回想这一学年的工作,虽然有些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收获。这是我作为区骨干教师的第二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感觉又收获了很多,成长了不少。下面我将自己这一年来的工作做个总结。
1、勤读书,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读书使人进步,所以我经常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阅读。如《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课程教学研究》、《差异化教学探究》 等。认真积极参加十三五培训,听讲座,做网络调研,学习网络课程,如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
在书籍与培训中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如差异化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对此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曾上过一节市级公开课,就采用了差异化教学的课堂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异常活跃,我想这样才是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才是高效的课堂。
没有研究和思考,就只能一成不变。通过读书,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素养,还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多学习,努力成为“课堂型”教师
导师团的教研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这一年听了两位同行的课,分别是陈丽萍老师的《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以及陈怡老师的《7.2画线段的和、差、倍》。两位老师的课都上的异常的精彩。虽然两节课都是借班上课,但是陈丽萍老师的一句“弟弟”、“妹妹”,瞬间就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这是我工作十五年来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称谓,如果没有导师团的活动,也许我这一辈子的教学生涯都学不到这样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方法。
导师团的公开课的活动,虽说是一节课的展示,但却是老师的课堂理念的辐射,同时课后的评课更是智慧、理念的碰撞,前辈的经验、指点,同仁的切磋、交流。每次导师团活动都能让自己提升。
3、有收获,努力成为“幸福型”教师
2019.1荣获2018年金山区石化社区教育联盟“社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作为骨干教师,我知道自己的工作还不够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创新,努力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