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三字经教学设计人教版(集锦14篇)

时间:2025-04-22 07:13:00
三字经教学设计人教版(集锦14篇)(全文共15749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4篇《三字经教学设计人教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三字经教学设计人教版》相关的范文。

篇一:三字经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描红。

2、认识部首,再找出和部首对应的汉字并连线。

3、按课文内容填空。

4、在田字格正确描红、仿影、描写。

5、熟记8条成语。

6、朗读,背诵《新三字经》节选。

7、练习在不同场合,用适当的语言劝阻不安全、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

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板书断学生回答一般书写规则(先左后右)练习书空。

指导书空并说出笔画。

3、练习

指导学生坐正握好笔,在田字格里描红,要求一笔描成,边写边想笔顺。

行间指导,及时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指名读题,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出示第一行8个部首,老师讲解,这8 个汉字的部首

出示部首卡片让学生认读。

认读每个部首的名称。

小结:弄清这些部首是的依据。

将卡片发至学生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起始笔画中寻找部首。

3、练习

学生在自己书上连线,然后找一学生到黑板上连线,及时纠正并进行矫正训练。

三、作业 :

1、写第三课的笔顺

2、找出第三课生字的部首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学生认读题目。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指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这两个句子,比一比,看谁背得正确流利。

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回头填空。

指导学生书面填空,要求学生坐姿要正确。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并口头造句。

出示第一句:理解骄阳似火得意思。(让学生根据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用骄阳似火造句启发学生回忆夏天烈日当空时人们得感受。

出示第二句:理解密密麻麻得意思,并用该词造句。

3、练习:

重点指导反复朗读,在读准字音得基础上积累和巩固词句。

二、教学第四题:指导书写七、大女永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三、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并说出8个成语的大概意思。如:

孜孜以求:勤奋努力的样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3、练习

自由读

同桌互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指导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指名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意思。(第一句主要是讲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恒心,铁棒可以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句讲的是再穷也不放弃学习。第三句讲的是学习是无止境的,要永不停步。)

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学生自由练读,注意纠正字音。

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反馈。

检查朗读。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1、审题。

教师谈话,揭示话题:学会劝阻。

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2、指导。

指导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让学生观察四幅图,看出是在哪些公共场所,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高压线下放风筝打谷场上点燃爆竹

公共汽车站扔香蕉皮在操场边喝生水

指导练习在第一种场合下的劝阻。

让学生假设处在这种场合,你会怎么想。

让学生说说江小宁是怎样劝阻的,要求学生能展开说。

指导学生能各自练说,并与同桌同学配合表演。

请同学上台表演,老师作直指导。

3、练习。

分别选择一幅图,以第一种场合为例,自由练说。

同桌互相配合,分角色表演。

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有重点的辅导,注意发现好的配对,让他们准备在全班表演。

4、反馈。

请同学站起来说一说劝阻的内容,尽可能照顾到那些胆子不太大的同学,让他们有机会练习说话。四幅图内容都要能说到。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请同桌起来分脚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同学上台来表演。

最后请四个同学在模拟的情境中表演,教师作课堂小结。

二、教学第八题

见写字备课

篇二: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

1、 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2、 演讲评分

3、 名言推荐。

二、 导入,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 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

1、 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 学生谈收获。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 ……此处隐藏12777个字……哥哥,这是对哥哥的敬爱,【出示】悌于长,宜先知。“悌”,在古代就是尊敬、敬爱得意思。跟老师读“悌”。“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哥哥,“悌于长”的意思懂了吗?(敬爱哥哥),跟老师读:悌于长。

孔融4岁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们,这个道理他知道,我们也应该从小就要明白这道理。跟我读:悌于长,宜先知。(男女生读)

(5)指导读好整句:我们一起四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3、孔融在4岁时就敬爱大哥,把梨让给哥哥们,这种敬爱表现在谦让上。在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情,表达对哥哥姐姐的敬爱?

评:你也懂得了《孔融让梨》中的道理,奖励你读好这句。

扩大“悌”的内涵:班级里排队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4、一(4)班的小朋友多懂事,让我们齐读这段文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加入了,我们一起合作吧。我读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交换过来读。拍起手儿一起读。

5、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做到了,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把这首《谦让歌》送给你们。全体起立,跟着老师读一读。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6、小结:孔融四岁能让梨,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齐读,把孔融的品质记在心中。

设计意图:《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再结合图片讲解“悌”的道理,继而将“悌”的内涵扩展,引进社会生活中,让孩子们明白道理。

五、熟读成诵

1、我们从故事中认识了孔融和黄香两位小朋友,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孝顺,友爱,谦让等)

2、聪明的小朋友一定不会放过任何学习道理和知识的机会。自己练练,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好。指名背、比赛背、齐背。

3、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背。不过,老师想找个搭档一起来,谁来?(对拍手读)

4、这样既有趣,记起来又容易,和同桌一起练练吧。

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时候的人是这样读书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古人的读法。(评:还真是有点古韵呢!)

总结:

小小的《三字经》节选中,藏着许多的道理。难怪这么多人喜欢诵读《三字经》节选呢。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篇十四:《三字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含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伟大祖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最绚丽的一朵浪花。《三字经》源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它是我国古代对孩子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书籍,现在被世界儿童运用。你们自豪不?

二、初读感知

1、师出示《三字经》范读。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生自己读)

三、学文晓理

1、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两句三字经虽寥寥二十个字,但背后却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讲《孟母教子》、和《五子登科》的故事。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作者仅仅用了几个字就把这连个故事写出来了,让我们读一读: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2、三字经中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配乐诵读

1、师配乐范读、朗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五、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三字经》

人性本善严格教育

孟母教子五子登科

不教父过不严师惰

《三字经教学设计人教版(集锦14篇)(全文共1574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