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24-07-10 21:04:1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精选多篇)(全文共13603字)

品味人品感受作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 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 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叶老和肖复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圣陶,导入新课

1、出示叶圣陶照片,简介。1988年,叶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作家肖复兴为纪念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出示叶老照片,介绍叶老及肖复兴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叶老的慈祥的面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叶老的距离。】

二、出示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在选作课文时做了改动。课前大家也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试着说一下在文中肖复兴回忆了他和叶老先生的哪两件往事?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1)读准“堪称楷模”,理解意思。

(2)那么,在肖复兴的眼中,叶老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

(板书: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抓住课文的中心句,直奔主题,引领学生学习全文。】

三、感受作品“堪称楷模”

1、简介《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小学教育,是最早为小学生编写课本的人。

2、出示学生学过的叶圣陶的文章:《小小的船》、《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引读重点句子。

3、出示叶圣陶童话故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20世纪童话创作之先河。

4、出示叶圣陶先生更多的作品集:《倪焕之》、《脚步集》??

师总结:他就是用这样的作品陶冶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所以说他的作品——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在这里再现学生熟悉的叶老的作品,补充叶老的相关作品资料及对后人的影响,不仅回顾旧知,感悟“作品——堪称楷模”,还让学生对叶老先生产生亲切感,并带着对叶老的崇敬走进课文,从而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四、品味人品“堪称楷模”

(一)学习“修改作文”一部分

叶老先生曾说过“要作文,先做人”,那他又具有怎样的人品呢?

1、找出作者看到叶老修改后感受的句子。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fú)面。

(1)指导读准“春风拂(fú)面”, “春风拂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下这个词语。

(2)谁再来读这段话,把春风拂面的感觉带给大家?

(3)叶老先生怎样的人品让我有了春风拂面的感觉?(板书:平和)

【设计意图:“春风拂面”这个词语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意境,运用这样的方法,既“得言”又“得意”,学生很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叶老的人品。】

2、叶老先生为“我”的作文做了哪些修改呢?(出示叶老的修改原稿)

(1)出示句子: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理解“密密麻麻”,指导读句子。

(2)比较“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同?这样用字就准确了。

(3)比较“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和“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改前和改后有什么不同?

(4)像这样的修改,文中还有很多呢!(出示原稿)补充: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原稿仅仅有1500字,而叶老却为他修改了160多处,你从这样的修改中体会到什么?

3、总结:是啊,这就是大作家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呀!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出示,齐读)

【设计意图: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学会用两只眼睛读课文,一只眼睛读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见文字背面的意义”。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出示叶圣陶

先生修改的原件,并补充原稿中叶老修改的处数,让学生带着自己看了原件后的体会品读重点句子,学生除了用“一只眼睛”看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还很容易用“另一只眼睛”看到叶圣陶先生对待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突出学习重点。】

4、找出叶老为“我”写的评语,这段评语中叶老先生指出了“我”作文的哪些优点呢?为什么在他的评语里写的却全都是“我”的优点呢?

5、补充资料:叶圣陶先生当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担任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工作繁忙,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孩子们认真地修改作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作者肖复兴,看了这样的修改,这样的评语,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吧!(再读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段写作者感受的话,包含着作者对叶老先生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设计情感暗示,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深情朗读,便能读出韵味,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学习“邀请做客”一部分 未曾谋面,却让人如沐春风,那么当作者亲眼见到叶老先生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请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家的小院。

1、出示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肖复兴马上就要看到大作家了,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

(2)在他紧张、兴奋的时候,这片绿绿的爬山虎扑入他的眼帘,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指导学生读出当时的心情。

(3)作者是借着爬山虎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此处隐藏10300个字……

1. 要求:板书“会读、会记、会写、会用”的生字词学习目标。通过与同桌合作,自学生字词。

2. 操作:先自己读生字,读给同学听,落实“会读”。同桌互相交流怎么识记生字,落实“会记”。选一两个“最拿手”的字来写,写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写得最漂亮的字”,并请两个同学上黑板来写,落实“会写”。结合课文,在小组里说说一两个自己能理解的词语,落实“会用”。

3. 汇报:以“a”组点名“b”中某个同学的形式来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情况。

4. 评价:从学习方式、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六次读——让“爬山虎”与叶老融通

1. 要求:集体朗读课文,再次检查读书效果。朗读时关注两个地方,一是叶老说的、做的、想的句段,二是描写爬山虎的句段,想想,爬山虎与叶老有什么联系?

2. 操作:学生朗读,教师适时提示叶老说的、做的、想的句段和描写爬山虎句段。

3. 问题预设: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研读课文,让“我”带着我们,走近叶老,体会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板书:

26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肖复兴叶圣陶

事写获修改

做客邀请

物爬山虎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我从我的思考、设计与课堂实践效果三方面来反思。

(一)我的思考:

1.阅读课堂教学,我们“有效”的面,是面向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还是全班学生?是某个教学环节的参与,还是全程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即课改的理念“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

2.如何落实“有效”的面?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扮好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上——“听、说、读、写、思”)

3.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最终的落脚点在哪?对行为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学习方式,合适、有效的学习方式,才可能带来学习效果的“有效”)

(二)我的设计:

三个教学内容,一是初读课文、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生字新词教学。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如何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确定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这样表述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这样来理解这个目标要求。首先“能初步把握”是一个目标,要求不高。从“能”字来看,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初步形成这种能力。

2.教学策略:确定了“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这个教学内容,明确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我采取的,就是分解问题、分步解决、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把如何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分解成三个问题“课文写什么人?”“课文分别写了这些人的哪些事?”“这些人中,谁是主要人物,这些事中,哪些是主要事情?”

3.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目标、有层次、充分地读书,所以就有开篇读——找出人物,二次读——找出事情,三次读——确定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四次读——推敲“文眼”,选读“爬山虎”的文段。让学生“读书”就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把“大”内容,分解成几个“小”内容,让学生逐步感知,然后根据同学们读出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4.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完全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具体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上,我设计的学习方式主要有:1.读书,每一次读书,只提一个要求,只解决一个问题。2.交流,每一次交流,必先有前面读书思考作准备,全班学生必须处于“倾听”状态。最为明显的,就是让学生在小组里,用板书的内容说一句话,然后才全班交流。在小组里先交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全班交流,有“倾听”的保证,也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3.让学生以“读、听、说、思”为主的学习方式。

5.具体措施:要保证这些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或者说保证学生学习更有效,我首先认定:课堂有秩序、教学步骤明确,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所以,我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约定,课前与学生“三约定”,一是学会倾听,二是要真诚,三是小组合作。上课时,如果发现学生不注意听或听得不专心,我就让学生看黑板上的“约定”,以此提示,学生很快进入状态。2.任务驱动,每一次小的教学内容,都让学生明确,就是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就是前面提到的如“每一次读书,只提一个要求,只解决一个问题”。3.激励机制,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比如在分小组学习生字这一环节,就让某小组的人来点名让某个小组某个人来或读、或讲、或写。4.评价推动,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老师就针对学生有效的学习状态、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评价,以推动下一个教学任务。5.方法助动,交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读、记、写、用”,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三)实践效果思考:

怎样的课堂才“有效”?我们不是专家,我们也没有掌握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系统,我从这几方面考虑,请大家给予评价。

1.教与学的用时,是老师教的用时多,还是学生学的用时多。

2.教与学的设计,教学设计是重视老师的“教”,还是重在如何提供机会给学生“学”。

3.教与学的精彩,是老师上得精彩,还是学生学得精彩,比如学生的发言,是不是透露出他读书的“得”。

4.教与学的状态,是老师教筋疲力尽,还是轻松从容;是学生学得疲倦困顿,还是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这些主要是从教学现象来看的,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现象,推测其效果,回归我们的课程标准,再看其质量,则我的这些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是否让教学“有效”。

本网推荐访问其他精彩内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4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精选多篇)(全文共1360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