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六年级作文辅导课
六年级作文辅导课(2课时)
肖志辉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写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2、让学生所写的文章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教学重难点:
怎样将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好,并能同时给读者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安排:
一、游戏:
1、教师先讲明游戏规则,全班同学分三组抢答,请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所描述的人物身份。如:老师、医生、作家、警察、男同学、老爷爷等,竞猜之后老师将手中的卡片随意飞向教室的任意角落。
例(1) 周 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个子,身材略胖,40岁模样。和蔼可亲的面庞,一双大大的眼睛里盛满了笑意,从那眼镜后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声音特别好听,清脆响亮,那张小巧的嘴巴能将分数、小数讲得那么生动有趣,能将批评劝诫说得那么真诚亲切,她的语言让人听起来总是那么舒服。每次看到她,看到她的笑意盈盈的眼睛,总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例(2)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例(3)班上张明同学、在体育运动会上100米短跑项目中飞快地冲过终点,获得了第一名)。请用一段话,对张明冲过终点后的外貌进行描写,注意表情要写生动。
例(4)一会儿,英语早读开始了。英语课代表胡珂在前面领读。我偷偷瞥了张老师一眼,只见张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他一走过去,全班同学一下都回过头去,口里虽然仍旧在读英语,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心可像绷紧了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断的!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张老师的一举一动上。过了好一会,他转过身来,我们的头“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回来。读书声音也一下子“洪亮”起来了。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笑。张老师走到前面来,使劲盯着我们,像要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我急忙用书
挡住了脸。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慢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窗,看见他正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不知是怎样是好。
2、游戏小结:
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大家能迅速抢答出我所描述的人物的身份或职业?请拾到卡片的同学依次将卡片上的语句朗读一遍,仔细体会描绘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
二 、过渡:明确课的要示
大家猜一猜,这节作文课我们将辅导什么内容呢?(写人)写人的文章可以写很多,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敬佩的人,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同学、好朋友,也可以写和你有过一面之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但我们今天的课上是要帮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小学六年的生活当中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板书):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并且前面还有一个修饰语,“印象深刻的”。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写事,一定是他曾说过什么话或做过什么事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我们就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能深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合理地对人物进行加工。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
三、 采访:
1、找朋友。
随意将几首古诗的上下句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将古诗的上下句恢复原貌。这样拥有上下句的同学刚好成为搭档,师检查朋友是否找对。
2、教师请一名同学配合示范采访,师是记者,生是被采访者。
采访问题:
在你小学六年的生活当中,谁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他(她)曾说过什么话或做过什么事让你感觉印象深刻?
这名话或这件事对你将来的人生之路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或帮助?
3、两人互换角色,生采访师。
4、学生按刚才所找的搭档进行互相采访,师一边提示所采访的问题,一边检查学生采访的情况。
四、 集体交流。
请几组同学到讲台上来采访自己的搭档,分别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人。
五、分析指导怎样写好印象深刻的人
写人的作文中,写出来的人物要有立体感,能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就叫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是一种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外貌、神态、思想、性格均不相同。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人就离不开写事,事情让你感动,此事一定会让你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怎样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要写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可以从三点讲开来:
(一)、抓住特征写外貌
写人物的长相和身材,都要抓住特征和神态,做到写谁像谁,使读者如见其人。外貌绝不只是面容和身段,衣着打扮也很重要,一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甚至学历爱好等都能从衣服上分辨出来,甚至能显示出性格来。例如:同是写老人的片段就各不相同,还有写老师,清洁工的片段等。
(二)典型事例写人品
什么是典型事例?就是有代表性、有意义的事。人品就是人物的思想品质,也就是通过一件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中国有句俗语“什么人做什么事”,在写这件事的过程中,人物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也就是通过他的行动和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谈到写事,这是有必要讲一下,写人的文章所写的事与写事的文章中的事不一样。记事文的事要交待六要素,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人的记叙文是根据人品、性格的特点来写事,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或者只写一件事的片断。总之,这些事是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进行取舍的。例如:这里有一个故事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说带有典型的特点。(生读故事)师评。贝利是世界足球之王,是世界上“脚功”最好的人。因此贝利一记漂亮的勾球动作:顺手拿起,轻轻一勾,正好头一顶,落到原处,丝毫不差,就是最好的身份证明(他就是足球之王)。
(三)深层展示写心理
我们说内心世界更能展示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动态和性格。文中的心理活动分两种:一种是文中的人物的心理 ……此处隐藏12402个字……p>
实例二文题材料: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像漏沙,注进去,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有豆渣;第四类像宝石矿床里的苦工,把矿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读了这段名言,你受到什么启发?请以《你属于哪一类读者?》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解说:
很明显,这段名言的中心思想就是告诉人们,要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不要做沙漏、海绵、布袋似的读者,而要做宝石矿床里的苦工那样的读者,到书山中去拾取纯净的宝石。这个中心思想,实际也就是所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确定了中心论点以后,就像写一般议论文那样,举出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就行了。
实例三文题材料:赵国有个人,因为家里老鼠成灾而吃尽苦头,就向中山国要了一只猫,这只猫会捉老鼠,但也很爱咬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可是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他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懂的,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老鼠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了我们的家具器皿,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要求:根据对这则寓言的理解,联系实际写篇议论文。
解说:
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说明不同的道理。也就是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概括中心思想:①有所失才能有所得;②世界上的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其利必有其弊;③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④看问题要看主流,要看大方向。材料的多种思想决定了材料的多种立意,因为题目没作限制,只要抓住其中一种立意即可,这叫“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高效训练】
(一)下面各题已从不同角度分别立意,请辨析这些立意的优劣。
1.题目:家庭**
审题:“家庭”限制了取材范围,“**”比喻纠纷或乱子,它限定了材料的性质。家,是温暖的,但并不是说明什么时候都充满笑语。亲人之间,是互相体贴的,但并不是说什么时候都融洽无间隙。矛盾无处不在.分歧到处都有。家庭的主旋律是温馨和睦,但也有多种不协调的插曲。比如,有认识上的不同,见解的差异;有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可避免的“磕碰”,也有思想意识的交锋;有兄弟姊妹之间的“缝隙”,也有老少辈间的“代沟”。可见,只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可作为本文题的素材还是很丰富的。当然,在一篇文章中能够反映一种矛盾冲突就可以了。至于说反映哪种矛盾。这决定于你的经历和体会,应根据你的材料积累而定。再有,选材时要尽量选那些家庭中的“重大事件”,这样立意会比较深.叙述时也易出波折,会增加文章的分量。还要注意事件的结果,一般宜将矛盾化解,以“喜剧”收场。
立意:
(1〕爷爷再婚。爷爷今年六十五岁,奶奶前年去世,爷爷心灵孤独,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产生了再婚的念头,姑妈支持这件事,而父母和叔叔却坚决反对,???
(2)今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市最好的一所重点中学,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爸爸不想让我再上学,而妈妈却肯定地说:“咱不能让‘穷’字把娃的前途给耽误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他念下去??
(3)看了电视报道,得知长江、嫩江洪灾严重的消息后,爸妈心情沉重,并决定向灾区人民献上一片爱心,但在捐款的数额上却发生了争执??
2.题目:这事,我不后悔
审题;“这事”是文章的基本内容,“我”是文章的中心人物,也是叙事的人称。“不后悔”是重点,是题旨,它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一种表白,也是文章思想感情的凝聚点。行文要紧扣“不后悔”向深处立意。材料必须有回味价值,给人启发或深思,不可信手拈来。这是写好此题的前提。
立意;
(l)物理单元考前,我帮助邻居陈冬复习功课,结果我的物理考砸了,这事,我不后悔??
(2)升学考试时,为了能升上高一级学校,我买通了班里的尖子生张军,请他“关照”,我终于考取了理想的学校。这虽于心不安,但没什么好后悔的,我毕竟如愿以偿,能进入我梦寐以求的重点中学了。
(3)昨天,我和同学一块上街买东西,店老板忙乱中多找了我十元钱,我发现后当即退给了她。事后,有人说我把到嘴的肉吐出来,是个小傻瓜,而我却一点不后悔??
(4)高考前夕,舅舅从美国打来电话,说他的公司生意兴隆,急需招聘员工,希望我能前去任职,并保证给我比别人更加优厚的待遇。我很快谢绝了舅舅的好意,我决心全力以赴地考取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把我的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亲戚朋友都说我是昏了头,但我却认准了这条路??
(二)读下面的故事,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短评。
材料:大山忧心忡忡地对卵石说:“你们都是我的儿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我了呢?你们看我:峥嵘峻峭,岩石磷峋,岿然不动。再看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到处乱滚,成个什么样子?”卵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立意:一是大山的角度,比喻老一辈革命者或劳动者,他们坚韧刚强,在他们身上洋溢着民族的精神,其对立面是卵石,代表当时一部分缺少信仰,随波逐流的青年人;二是卵石的角度,比喻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他们敢于打破传统,锐意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对立面是大山,代表了老一辈中具有保守思想,看不惯新生事物的一部分人;三是大山和卵石并重,以此谈谈“代沟”问题,意在让老一辈和青年一代能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四)下列作文题可以确立哪些论点?哪一个深一些、新一些?
1.《谈“压力”》
(提示:可以确立这样一些论点:①化压力为动力;②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压力;③要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压力;④压力太大会使人精神崩溃;⑤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⑥压力要适度;⑦要给自己加压。在这些论点中,⑦富有新意,因为一般都是从人怎样对待外在压力的角度思考,而这个论点则立足于人怎样才能不断地自我超越,实现新的突破。)
2.《我看“减负”》
(提示:可以确立这样一些论点:①要减少作业量;②要减少考试次数;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④减负就是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⑤重要的是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⑥增效才能减负;⑦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些论点中,①②较浅,就事论事;⑥⑦较深。⑥揭示了增效与减负的相互依存、制约、转化的辩证关系,具有启发性;⑦着眼于全局、整体,视野开阔。)
3.从前,印度有位富裕的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产,出外探索,吃了不少苦,但一无所获,终于贫困而死。后来,人们在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祖母绿”宝石。
(提示:从这则材料中可以提炼出以下论点:①最宝贵的东西也许就在你身边;②要珍惜自己的拥有;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力;④了解世界的捷径就是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