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2015年5月18日,应赤水市交通运输局安排,抽调到赤水市委组织部组建的赤水市同步小康工作队,带着一宣四帮的使命,下派到长期镇红卫村任驻村干部。在这一年里,紧紧围绕赤水市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真蹲实访,摸清贫困底数,积极向农户宣传贵州省“1+10”配套文件等惠农政策。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财政金融扶贫、社会兜底等等方面让农户得到了实惠。我作为驻村干部,在村一级落实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增强村一级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亲眼目睹农户得到的惠农政策后的巨大变化。资金使用在农村、干部成长在农村、脱贫成效在农村的政策导向性不容否定,可谓政策具有精准性、普惠度、老百姓有获得感。但事物在不断向前发展,滚滚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产生的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发展的不均衡性的矛盾始终推动我们继续向前发展,驻村干部的基层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在下乡走访农户核实精准贫困户、农村低保核查、季节性缺粮户的审定等工作过程中,矛盾都十分突出,贫困户政策识别标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但正真在识别过程中,任凭我们怎么解释,农户似乎不理解这样的标准,更不认同已确定的部分贫困户名单,反而狡辩说:“我隔壁家比我家富裕,村里面都给定为贫困户,我却是一般户,你们不是扶贫,你们专门扶富”,非要排出个贫困名次表册才可罢休。村集体在筹集公路款时,有些农户就说:“前一次集资款都还有人没有交钱,这一次我也不交,要我交你们村里面就把上一次没交的收齐了我们再交,否则坚决不交”。我认为在现阶段,贫困村里的部分贫困户,依然有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的思想,且兼具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劣根性,群众的感恩意识有待提高。我们广大的驻村干部物质扶贫、意识扶贫的路依然很长。
不可否认的是农业生产离不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但现阶段农村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方式,土地利用低下,种植无法形成规模,养殖无法有效的遏制瘟疫病害,况且,由于农业生产力低下,部分年轻人外出到广州深圳一带打工,家里的农田土地杂草丛生多年,毫无收成。即便如此,这样的农户仍然享受着国家的农业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农业直补政策。这些弊病,已经很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土地资源整合迫在眉睫。我建议农业直补补助对象必须精准识别,农业直补政策必须具备引导农户积极种粮的功能,种植土地和荒芜土地必须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农业生产,加快农户自身脱贫致富的步伐。
2016年赤水市51个贫困村需要出列,红卫村出列任务尤其繁重,经过红卫村村支两委、同步小康工作组一年的努力,在荷包田建立了5口村集体鱼塘,在新屋基平整50余亩土地建立白茶种植基地,在陈家园平整3000平方米土地建立养鸡场,争取了3.26公里财政一事一议通村公路硬化项目,积极筹资5万元/公里拓宽路面资金争取交通局通村路硬化项目,积极开展新建办公楼征地等工作。同时,积极扶持发展积极性较高的部分农户。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需要科研机构的技术指导,更需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平台,需要群众解放思想、大刀阔斧地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化农业。我建议通过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大家抱成一团,齐心协力谋发展。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 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村有贫困户208户,621人,这些人居住的地方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六月份到贵州省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同月,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述之一,据统计,"精准" 一词在16 名省部级书记的讲话中共出现107 次。那么如何切实定位精准、管理精准、预测精准呢?我们必须借助“大数据”的思维和“大数据”的技术,真正做到“精准”二字。
一年以来,对于精准扶贫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十三五”报告中指出,要实行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负总责、市( 地) 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所以将扶贫工作纳入我们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干部实行脱贫责任制,进行脱贫工作考核进一步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扶贫工作就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和人民众关系最好的“试金石”。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重点管控扶贫专项资金的流向,确保不被领导干部挪作他用。要进一步防止地方政府夸大、隐瞒扶贫工作的进度。改变政绩考核片面以GDP 衡量的方式,以区域内扶贫工作的进度作为衡量指标,以区域内共同富裕度、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因为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才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社会。
( 二) 配套政策要托底,防止虎头蛇尾
精准扶贫不能成为一阵风,而应该作为重点突破常抓不懈。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必须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为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狠下功夫。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前期可以说我们的开局不错,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距2020 年还有不到5年时间,要确保621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56人,每个月要减贫13人,任务非常重。所以我们的政策落地过程中不能出现断层的现象,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白浪费。特别是我们后期的保障政策一定要与时俱进,针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调整。干工作要一诺千金,干工作最怕虎头蛇尾。有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我们还需要不断出台配套政策,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三) 变“普惠式”扶贫为“适度竞争式”扶贫
我们过去的扶贫政策主要是以“普惠式”扶贫为主,这种方式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吃大锅饭”,必然出现大量的“免费搭车者”。这样不仅会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贫困人口缺乏自力更生、主动作为的意识。我们可以逐渐采取“适度竞争式”扶贫,不单纯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而是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单纯地只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贫困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相反,必须努力加强贫困人口的培训教育,提供脱贫致富的手段与途径,在扶贫项目上下功夫。真正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让贫困人口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样,才是真正解决贫困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 不能忽视的城市贫困人口
虽然我们的扶贫对象是贫困村的农村人口,但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城市贫困人口。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就业远比广大农村好,但无一例外的是,每座城市都存在大量的无业者、残障人士等。由于缺乏谋生手段与能力,他们的生活只能勉强处于温饱线。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一块的扶贫工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城市的扶贫工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精准扶贫就是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五) 让贫困人口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在扶贫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切忌一味蛮干。否则就会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给予扶贫对象生活上的补助,更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他们的内在精神世界。我们要让每一位贫困者有尊严的活着。要用我们党员干部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来点燃他们内心对生活的向往,要让广大贫困人口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广大贫困人口的梦想共同汇聚成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确保红卫村如期脱贫摘帽,我们必须用好精准扶贫这关键一招。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借助大数据的思维与技术切实让精准二字落到实处,要让广大贫困人口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广大贫困人口的梦想共同汇聚成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