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习近平“两山论”的哲学底蕴和中国实践分析

时间:2024-11-27 07:49:05
习近平“两山论”的哲学底蕴和中国实践分析(全文共3349字)

习近平“两山论”的哲学底蕴和中国实践分析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主席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意义。本文对“两山论”进行溯源追踪,从习近平主席初次提出到正式形成理论,探索了“两山论”的三层哲学思维,同时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时期,分析了“两山论”的在不同时期的实践,提出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两山论” 生态文明 经济建设 辩证统一

1.“两山论”的提出及发展

“两山”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习近平2005年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期。当时余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河水污染,空气质量低下,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余村村委毅然关闭矿山和水泥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治理生态环境,同时发展旅游业,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习近平正式根据余村生态优势转变的生动事例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

在提出这一论断之后,习近平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刻的理论探索。2006年3月23日发表的《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这篇文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两山”思想,2006年9月15日发表的《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文章,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践,具体而深刻地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两篇文章标志着习近平“两山”思想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对其“两山”思想进行了更加全面的表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站在新时代中国现实和历史的高度上,阐释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党的长远发展。同时提出了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原则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形成,其核心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思想。

同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理念是对“两山论”的进一步发展,强调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而独立生存下去,自然环境所给予人类的不仅是光、空气、土壤等这些自然条件,更深层次的是生态优势可以转化成经济优势,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个共同体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和解,实现了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

2.“两山论”的哲学底蕴

2.1.“两山论”的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非常深刻。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绿水青山”不仅是河水清澈、山峰苍翠,而是指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发展、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实现合理利用的一种和谐发展状态。而“金山银山”也不是仅仅是财富大大增长,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和质量的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实现绿色发展。

“两山论”还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一是“两山论”蕴含着新的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要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绿色发展方式,改变以往以经济建设至上的观念。二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了我国人居环境的改善,为我国居民创造了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

2.2.“两山论”的哲学底蕴

“两山论”在哲学上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实现齐头并进,更说明了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2.2.1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则来源于自然界。人类不能离开自然环境生存,同时自然界也需要人类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两山论”中的 “绿水青山”是人的居住地和生活场所,它表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金山银山”是人利用 “绿水青山”实现自我发展的结果。因此,“两山论”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的状态,人类需要自然,也离不开自然。自然同样离不开人类。“两山”思想更加深刻地表明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意在希望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建立和谐发展的关系。

2.2.2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

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以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这样“两山”是完全对立的,经济利益大于生态环境,导致过去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就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意味着当保护生态与经济建设碰撞时,宁愿放弃“金山银山”,也要选择“绿水青山”。但是这是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其实这两种“山”可以统一起来,共同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意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而生态保护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护实际上也是一种发展”。“两山论”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起来,大大拓展和深化了发展的内涵。

2.2.3利用与传承的辩证统一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我们要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这一代人在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时,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不能影响后代人利用自然资源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后世留下资源。“两山论”思想要求我们意识到环境利用、传承和创新转换能源机制的辩证统一关系,使自然界能够再生产,使自然界得以持续发展,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尽的财富。

3.“两山论”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分析

3.1改革开放时期,忽视绿水青山

改革开放初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目标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牺牲了生态环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迅猛增长,物质财富日益丰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是当人们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的发展方式时,发现之一成就的背后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空气污染、资源枯竭、动植物灭绝等。这一问题不仅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也威胁人类自身的身心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是用“绿水青山”换取提“金山银山”最终势必会威胁人类自身。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曾经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虽然在理论层面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认识到不能只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必须实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并不到位和,导致这一时期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生态环境状况没有实现根本好转。

3.2进入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四位一体变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建立生态文明监管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立法,同时改革原有的业绩考核制度,将环境质量指标纳入进来。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同时,习近平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形式,指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已经过去,未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将面临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态势、新局面,即“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机会和动力,所以必须尽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方式,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权利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习近平主席的“两山论”在指导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坚持“绿水青山”。我们要自觉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生态观念,为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姜 韦,杨宪苓. 浅析习近平“两山论”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3).201-203

[2] 刘伟杰,戴 钰 陈文斌. 习近平“两山”思想及其传播落实路径研究[J]. 林业经济.2018.2-4

[3] 任唤麟. “两山”理念的内涵及内外逻辑[J].绿色发展.2018.36-37

[4] 穆艳杰,马德帅. 以“两山”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实践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34(6).17-21

《习近平“两山论”的哲学底蕴和中国实践分析(全文共334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