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区为统揽,以“跻身丘陵经济强区,争创中国西部百强县”为目标,牢固树立“依市兴区、市区一体、互动共融”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强区、项目带动、环境兴区”战略,全力推动工业建园区、农业建基地、城市建新区、农村建新村工作,积极探索了城乡统筹、产业联动、富民强区、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XX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X亿元,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加XX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X元,增加XX元;城镇化水平达到XX%。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XX年位居全省丘陵县(市、区)第X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区,关键在工业。区委、区政府响亮提出“工业强区” 战略,“点”、“线”、“面”结合布局工业,着力在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投入、大服务上下功夫,增强了工业对全区经济的带动力。近年来,全区完成工业投入XX亿元,组织实施了千万以上的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XX项,竣工投产XX项,新增规模企业XX户,发展到现有的XX户。XX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XX亿元,是XX年的XX倍;规模工业增加值XX亿元,是XX年的XX倍;利税XX亿元,是XX年的XX倍,利税上XX万元企业XX户;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XX,比XX年提高XX个百分点;规模企业从业人员32181人,是XX年的XX倍;工业对XX贡献率连续XX年超过XX。一是抓“点”,以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以企建园,孵化车产业企业集群。XX公司从濒临破产的企业,跃居全省同行业第一,全国第三,进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并发挥核心带动作用,XX工业园聚集了XX、XX、XX等紧密型配套企业和XX等XX生产及配件生产企业,形成了以XXXX为纽带的汽车产业链,带动了50余户配套企业发展。建设XX工业集中发展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施“百日会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园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XXXX等12个企业率先抢滩。XX镇聚龙石材工业园借鉴“蛟龙”模式,引入60余户石材加工企业入驻并生产,开创了我区民营企业领办园区的先河。二是抓“线”,沿交通线布局工业发展走廊。利用城市扩张的有利时机,依路建园、以园引企,沿国道XX、省道XX、二环路、外环线、马鞍路布局工业发展走廊,已有XX、XX、XX、XX、XX、XX、XX、XX等52户企业建成投产。三是抓“面”,以六大产业支撑工业发展。围绕壮大区域经济支撑力量,全力扶持做大做强造车、农副产品加工、建工建材、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纺织制鞋六大产业。XX年,六大产业聚集规模企业XX户,实现总产值XX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XX%。以XX、XX、XX、XX为龙头的造车产业,聚集规模企业XX户,实现销售收入XX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XX%;实现利税XX亿元,占总量的XX%。以XX、XX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聚集规模企业XX户,实现销售收入XX亿元,占总量的XX%;实现利税XX万元,占总量的XX%,初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XX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了浅层次产业集群。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村建设,助农增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把“农村建新村、农业建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着力点,采取综合措施,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是抓典型示范,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准确把握中央“20字方针”、省委“XXXX”、市委“XXXX”总体要求,结合丘陵地区示范区建设的实际,对全区新农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了“12345”工作思路和措施。坚持区级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对区级重点示范村,每村落实一名区级领导干部包干负责,坚持整村推进、项目配套、多元投入、民主管理、和谐发展,建成了“XX”、 XX、XX、XX等29个产业有特色、群众有激情、发展有活力的示范新村。二是抓农业基地建设,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围绕建设生猪、蔬菜、水果、优质粮油、劳务产业全省“五类大区”,采取“依托企业建基地、依托业主建基地、依托协会建基地、政策推动建基地、项目带动建基地”等方式,着力推进河西片区10万亩特早熟优质蜜柑基地、河东片区10万亩优质伏季水果走廊、XX江河沿线1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10万亩速生杨基地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壮大了特色产业。全区建成农业基地158个,获省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个、绿色食品认证7个,66514公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标准化整体认证开创了全省的先例。三是抓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实现提质增效。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完善“保底收购”、“订单收购、二次返利”、“寄养取酬、联养分利”等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广畜牧产业“六方合作”机制,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全区建成“六方合作”工作站20个,参与企业13户,覆盖15个镇乡5300户,帮助参与农户增收1500万元。XXXX、XXXX、XX、XX等镇乡建成了1300户适度规模的出口生猪专用基地,带动全区20多万农户养猪,助农人均增收120余元,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XX。XX公司带动10万农户种椒、种豆,助农增收XX万元。XX米业在XX、XX等镇建立优质水稻基地,带动1.8万户农民种植“XX”、“ XX”等优质水稻,助农人均增收70元。四是抓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成效明显。以种植、养殖为循环支撑,以提供清洁能源、有机肥为切入点,以“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油”为循环模式,建成了XX、XX、XX、XX四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在推进XX、XX,XX,XX,XX、XX6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示范区内农业副产物、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6.7%,帮助农户户平年均节本增收500元以上。五是抓劳务产业,劳务收入快速增长。狠抓劳务培训,加强对外合作,提高输出质量,着力打造“建工之乡”,培育壮大“川妹子”劳务品牌,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劳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XX年,全区转移劳动力XX万人,实现劳务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三)依托中等城市发展第三产业,城镇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抓住中等城市建设机遇,积极配合搞好城市建设与管理,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搞活商贸流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加快建设商贸流通平台。坚持用经营的理念、市场的办法,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立足产业支撑,突出专业特色,搞好片区功能规划布局,构建城区“八大黄金商圈”、“八条特色商品街”和“三大专业市场”,重点打造了XX、XX、XX、XX、XX、XX、XX、XX八个商贸重镇,更好地发挥了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区城镇化水平达XX%,比上年提高了XX个百分点。二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用市场机制培育发展社区文化、医疗、教育、物管及其他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大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搞活房地产市场,全区房地产业投资额达XX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实现XX亿元。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特别是以迎接省委工业工作会、省丘区经济发展现场会、工业强省工作会三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和动力,强化“三个量化”工作责任,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成效。XX年来,共争取各类项目补助资金XX亿元,引进到位国内资金XX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实施项目XX项。一是抓项目生成。加强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家扩张发展欲望,以此获取项目意向和招商信息,XX年共收集各类项目信息XX个,储备项目XX个,筛选了XX个项目分解给相关区级领导干部负责,组织小分队外出招商。XX年,新签约项目XX个,实际到位资金XX亿元,同比增长XX%。二是抓项目建设。通过项目挂牌、干部蹲点服务、督促检查、倒计时等制度,强力推进了XX、XX、XX等XX个项目加快建设。三是促项目投产。通过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促进了XX、XX等12个项目正常生产。XX年,全区新开工112个,实施项目200个,建成108个。
二、主要体会及经验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举措。总结XX近年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经验,可概括为始终注重“五个突出”。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科学发展。XX作为丘陵农业大区,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够快、发展不够好,最紧迫的任务是推进又好又快发展。近年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子,才能不断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工业支撑。工业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是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工业强,竞争力才强,丘区发展才有希望;工业强,带动力才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才有强大动力;工业强,财力才强,建设“和谐XX”才有物质基础。实践证明,XX工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工业强区是推进XX又好又快发展的必须选择。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项目带动。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没有项目的带动,特别是没有大项目、好项目作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必将缺乏后劲与动力。在推进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战略的眼光去谋划和推动项目工作,奋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管根本,创新开创新局面。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既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遵循规律抓发展,又要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在开拓中寻找出路,在创新中增添活力,积极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着力构建自主增长、充满活力的新机制。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优化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既要强化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更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全民支持和参与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