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永远不会忘记
完成了一学期的工作任务,暑期里,我们终于出发了,带着任务和使命,怀揣着几分希冀,我们来到了贵州遵义市,开始了我校党支部的暑期培训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贵州遵义行。
紧张有序的4天培训,把我们带入了当年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大家扛着军旗,穿着红军服,参加身临其境的情景教学,进入实地的参观考察,聆听党校老师的循循教导。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次洗礼,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知道了遵义市被称为“转折之城”的由来,折服于老一辈革命者的智慧和魄力,更懂得了今日之幸福日子的来之不易。那些人,那些事,永远不能忘记!
走进几经修缮的遵义会议会址内,看着陈列馆里的照片和史料,听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联想着党校老师给我们详解的遵义会议党史,我们感受着当年战斗的残酷,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当年那群年轻的革命者在危机中力挽狂澜的魄力和智慧。在遵义的这间普通会议室里,当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面对这会址,我们记住了那些人——共和国的最初缔造者。
站在波涛汹涌的赤水河畔,聆听着《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铿锵旋律,眼前仿佛重现出当年红军战士在赤水河上神速穿梭的画面。慨叹于这一载于军事历史中的奇异之战。三万多的红军战士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最后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在当年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就,需要的是怎样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决策智慧呀!在这里,我们记住了那些人,那些事。
来到山清水秀的湄潭县城,走进庄严又沧桑的文庙里,这是当年浙江大学西迁的办学旧址。眼前是一张张的图片和一些简短的文字,它们在争相述说着一段教育人走过的悲壮而可歌的历史,一段文人的“长征”故事。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浙大的一群教育人,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携家带口,挑着书箱,扛着教具,领着学生,躲避着日军的轰炸,开始了几千里的西迁之路。历经各种坎坷,几经生死来到贵州这个偏僻的小县城,只为继续办学,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在生活极其艰苦的岁月里,竺可桢校长倡导“求是精神”,汇聚和保护了一大批如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胡刚复、蔡邦华、王国松、王琎等一代知识分子精英。他们胸怀报国之志,陋室栖身,俭餐淡食果腹,创造了累累教学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如李政道、程开甲、叶笃正等新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巨子。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事业发展储备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使浙大崛起成为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住过的那些人,值得我们永远记着。
历史是一面镜子,站在它的面前,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告诉我们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使命。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我们的初心——这是每个党员在当今复杂社会环境下处变不惊,保持清醒和定力的精神源泉;我们的使命——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乱象丛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还远没有完成,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考验着我们党和每一个中国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中美贸易战的根源在教育,而国家强大的基础也在教育。”“物质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作为党员教师,更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振兴的历史重任。教育兴则少年兴,少年兴则国家兴。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育负责,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良知,更是党员教师在新时代的政治责任 。办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就是造福一方,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就是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添砖加瓦,就是为民族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吧!
我们努力了,若干年后,也有人会说:那些人、那些事、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