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有感--追溯思想根源、施展理想抱负、规划中国未来
听了大型纪实文学广播《梁家河》,看了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梁家河》,听习近平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的点点滴滴,试读他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农民,还是总书记,我听到了,我读到了,我在感悟--他的为民情怀,他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他的初心以及对他中国的看法、实践,真的感触良多。
一.追溯思想根源,现在中国的政策和梁家河有很大的关系
离开多年,习近平仍然牵挂着梁家河,就像游子思家;写信、召集伙伴座谈、帮助有困难的人家、接受采访回忆、亲自带着“婆姨”回到梁家河看望,这一切体现了他对梁家河的感情,体现了他的为民情怀。因为他“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因为“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细细感悟,梁家河的一点一滴,对后来中国的影响很深,中国后来的很多政策,甚至中国的走向都和梁家河有关,他自己都说“那段时光成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可以说现在的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个时候有关联”,梁家河真的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读十九大报告,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是都和梁家河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二.施展理想抱负,源于在梁家河7年多的沉淀,源于他深深的思考
初到梁家河,习近平拿的最多的是书,在梁家河习近平读的最多的也是书,后来他把书本知识付诸实践,再后来他把梁家河的实践实施在中国;梁家河就是他施展理想抱负的基础,梁家河的沉淀,也是后来中国的指路明灯;建沼气、修大坝、搞产业,梁家河是他的大学,是他净化心灵的“河流”,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练就了百折不挠的心志,激发了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正是因为贫困,才有了后来精准扶贫,才有了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才有了了解人民的疾苦,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行动。
三.规划中国未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
我想当年他和王岐山在陕北的窑洞,钻在一个被窝,就着昏黄的豆油灯读“中国经济”的时候,激烈讨论的时候,一定就有了中国未来规划的雏形;他广览群书,付诸实践,走入大学,深入群众,惦念人民,“打虎拍蝇”、全面从严治党、改变中国的新思想,一定是当年学到的知识给了他力量,一定是真心换真心奠定了他的赤诚,一定是实干兴邦的基础让他一步一个脚印;读一读他的重要讲话,看一看十九大报告,再看看中国的走向,革命的初心,就是人民的幸福,中国的强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从梁家河走来,带领中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