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创业史读书笔记

时间:2025-01-15 07:11:39
创业史读书笔记(全文共12007字)

第一篇:创业史读书笔记

《创业史》——读后感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三老汉父辈创业的故事开篇,又以梁三老汉解放后经历互助合作的风风雨雨终于走上集体化道路,遵循起承转合的路数。

《创业史》描述了1953年春秋之间,陕西农村下保乡蛤蟆滩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经历。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农村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贫苦的农民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的苗头,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形式。实际上,作为一个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互助组并不是解放后才有,历史上农民就有自发的互耕、共耕和犁牛互助等合作形式,共产党在根据地吸取这种来自民间的互助生产方式或经济组织形式,这是农民业合作化运动的最初阶段。《创业史》的叙述从这里开始,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早期故事,还揭示了合作化的未来——将土地转向公有的集体化趋势,并由此构成作品矛盾的聚焦点。

梁三老汉一家三代人的创业经历,发生在20世纪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渭河流域。梁三老汉的父亲是地主“最讲信用”的佃户,他凭着力气,在他们落脚的草棚屋旁盖起了三间房,给梁三娶了媳妇。父亲把创业的希望留给了儿子,但时运不济,梁三经几番创业未成。解放后,梁三老汉分得土地,创业的目标有可能实现了,但他也老了,只好把创业的希望寄托给儿子梁生宝身上,一心要有属于自己的“三合头”瓦房院。然而,在依旧生活在原有方寸之间的老农看来,生活

的现实如此差强人意,创业的梦想不断的加剧他与儿子的矛盾。让梁三老汉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儿子为什么不和他一条心?难道这就是当年收养梁生宝母子的结果吗?

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作品对土改后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形象的完成。而从艺术上来说,梁三老汉也正是第一部中充分地完成了的,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形象。

梁三老汉那些发家有望的农民,单门独院地坐着发家梦,毕竟底子太薄,很难逃脱破产命运。这就为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何以得到农民的支持埋下伏笔。由这些生活化的情景连缀下来,作品结局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不像宣传手册一般枯燥无味。小说的描写与故事情节同时展开,梁生宝的互助与农村各种自发势力的矛盾构成小说的主要线索,这条线索连带出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作品的结局也是邪不压正,大团圆式的,无论姚世杰的美人计,还是郭世富与互助组的公开竞争,他们在与梁生宝、欢喜等农村积极分子的较量中终于败北。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斗,梁生宝的互助组成功了,粮食平均亩产是单干户产量的一倍,除留足口粮外,还向国家出售余粮五十石,这是单干时人们无法想象的。在事实面前梁三老汉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事业,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时,梁生宝已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的社长。作品结尾写道:“梁三老汉提了一斤豆油,庄严地走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

主人的神气了。他知道蛤蟆滩以后的事儿不会少的,但最替儿子担心害怕时期已经过去了。”

世代受人欺辱的农民,终于在农业合作运动中感受到人的尊严。梁三老汉的命运给作品主题以最合乎人性化的证明。

第二篇:读书笔记之《创业史》

心酸创业史

——读《创业史》

一部家史,更是一部社会史!

《创业史》其实讲述的是好几家人,好几代人创家立业的历史。辛苦劳作的农民受尽了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心中都有着一个不息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盖房建家立业,只是由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的原因,家业非但没有创下来,农民的生产和生命安全还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柳青以蛤蟆滩为例,讲述了蛤蟆滩人的创业史。

书中梁三老汉的创业史是主线,讲述了他四个阶段的创业艰难。

1929年,亦即民国18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冬天,哀鸿遍野,灾民黑压压地涌向渭河滩。光棍老汉梁三从灾民中选中了一位带着男孩的妇女,并迎娶她进门,“唔,当成我梁三这辈子就算了吗?我还要创家立业哩!”。家庭的重组,使他潜藏在心中那不屈不挠的创业希望又升腾了!然而,梁三苦苦劳动十年,光景依然如旧,得到的只是失败和屈辱,以及脖梗上的死肉疙瘩,喉咙里永远吐不完的痰。创业的担子历史地落到了生宝的肩上。

梁生宝,梁三的继子。十三岁当长工,就将工钱换的小牛犊牵回家,十八岁他又独自种了十八亩稻地,创业的劲头,超过父辈几等。但是,他辛苦了一年的收获,全被地租、高利贷敲炸干净。到了解放前夕,为了躲避国民党溃兵抓壮丁,梁生宝被迫进了终南山,成了不敢见天日的“黑人”。梁生宝三代的创业史,又画上了一个句点。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梁家分到了十来亩稻地。梁三老汉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对着毛主席像两泪双流。此时,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精力注入了梁三老汉早已干瘪的身体,已经熄灭的个人发展愿望又重新燃烧起来。而此时当了民兵队长、入了党的生宝,则完全沉浸到建立互助组的事务里去。梁三老汉的创业美梦暂时搁浅,只能对着富裕中农郭世富的新瓦房既艳羡又感叹,感叹他的继子弃家业而不顾。

然而,随着生宝互助组事业的成功,梁三老汉的思想感性开始发生了变化。梁生宝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宣告了他创业成功了!梁三老汉服气了。他穿上新棉鞋到黄堡镇打油,受到人们格外的尊重。他流泪了,这是幸福的泪,欢悦的泪!

梁三老汉的泪水饱含着蛤蟆滩人创业的自豪与艰辛。作者柳青在抓住这条线索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蛤蟆滩的社会风貌以及当时的存在的阶级斗争。社会风貌上,富农生活小康,贫困农民却苦不堪言。高增福,从小父母早逝,靠着乞讨长大成人,结婚后不久妻子就逝世了,自己一个人拖着才娃吃得上顿顾不得下顿;任老四养着一大家子,却还要饱受郭世富的苛捐赋税??阶级斗争方面,有富裕中农姚士杰与郭世富联手阻碍和打击生宝的互助组工作,有封建老汉王老二对互助组的误解与排斥??这些使读者对贫苦农民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同情感和对富农剥削本质的憎恶感,揭示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不彻底性。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梁生宝被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热血青年形象。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统美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奉献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从小即非同凡俗,七八岁见人就打招呼,十三岁就牵小牛犊回家,计划雄心勃勃的家业。入了党以后,为了推行一年稻麦两熟的生产计划,他顶着霏霏的春雨到郭县为互助组去买百日黄稻种;为了筹集生产资金和度过春荒,他组织了互助组组员开进终南山割竹子;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党的荣誉,他抑制自己的感情,故意疏远改霞;在姚士杰、郭世富、郭振山这三股势力处心积虑要搞垮互助组的情况下,生宝毫不畏惧,带领割竹队如期完成任务,挣了一大笔钱,继而成立了农业社,彻底打击了反对势力的威信,可以说,生宝是 ……此处隐藏7635个字……>进山割竹挣钱,这无疑是一种生产自救的可行之路。他们提出扩大互助组,也跟生宝一起

干。出于党员的责任心,生宝应允下来,重新制订了进山计划,并让高增福组织人运扫帚。

进山之前,生宝又拿出与供销社订购合同的预支款分给众人做安家费用,一时众人都很兴

奋,感到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梁三老汉见儿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挑起这么大的事情,心中

很是不安,他找卢支书诉说心事,卢支书细细给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老汉心中才踏实一

些。生宝进山后,村里有了一些变化。先是郭世富仗着财大气粗从郭县买回的稻种要比生

宝买的多一倍。他故意让人敲锣吆喝:“唔——喜愿分百日黄稻种的,都来分啊!不限互助

组不互助组……”他要比下梁生宝,在众人心中建立威信。富农姚士杰的女人做月子,他雇

来栓栓媳妇素芳来家做月工,并借机诱奸了她,然后挑唆她勾引生宝,破坏生宝的名誉。

互助组的欢喜留下来照看田里的庄稼,上级派来韩技术员指导密植水稻,二人耐心地向群

众宣传推广科学育秧,渐渐使恪守旧制的乡民信服。生宝带人进山以后,先扎好茅棚安家,

然后做出具体计划分工,劳动进行很顺利,只有栓栓不小心割伤了脚板。生宝便尽心照料

他,并提出自己代栓栓干活。他的这种公道能干的品性博得众人的拥戴。栓栓受伤的事被

他爹王二直杆得知以后,到生宝家大闹一场,并宣布坚决退组与富农姚士杰搭伙种地,梁

大老汉家也接着退了组。这使生宝一行人刚从山里一回来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栓栓、梁

大两家一退组,任老四等人也开始动摇,八户之中只剩下生宝、有万、欢喜三户。生宝毫

不动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终于使动摇的人稳住了阵脚,同时他又吸收了二户新组

员,这一番调整,互助组的力量大大增强。经过一番苦干,到秋天,生宝互助组的密植水

稻获得了大丰收,产量比单干户要高一倍。这一成功,使得总路线的意义在蛤蟆滩成了活

生生的事实。他们自动向国家出售余粮50石,合1.2万斤。这一下大大促进蛤蟆滩的统购

统销工作。郭世富在这场和平竞赛中成了输家,春天的那股神气现在完全收敛了。他病了,

虽能下炕,但不出街面。姚士杰则公开顽固反抗统购统销方针,最后受到群众斗争,他不

得不低头。郭振山经过党的教育,他的退坡、自发思想有了改变,又重新为集体的事奔波,

显示出一个庄稼人卓越的魄力和组织才能。他积极热心地组织起一个声势浩大的送粮队,

欢天喜地去交售余粮。此时,梁生宝、有万和欢喜早到县上互助合作训练班学习去了,经

过这次培训,他们回村后便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筹建灯塔农业合作社,梁生宝被推举为社长。

梁三老汉在事实面前认识到互助合作的优越性,他开始理解儿子的事业,决心全力支持儿

子的工作。这个曾一心向往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的老汉现在成了受人尊敬的灯塔

农业社社主任的父亲,他穿着生宝妈为他缝制的新棉袄裤,终于带上生活主人的神气。至

于生宝和改霞的恋爱,最终却没有圆满结局。生宝一心办互助组,以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

的婚姻。他与改霞之间缺少沟通,对她考工厂的事产生误会。改霞这边,她细细地考虑了

生宝与自己的个性,觉得两个强性子扭在一起有些勉强,再者;论自己的性情也未必能安

心做个农家媳妇——每日做饭带娃苦受一辈子。理智战胜了感情,她终于带着几分惆怅离

开了下堡村,去参加祖国的工业建设,当了一名工人。

三.作品鉴赏

《创业史》(第一部)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一)反映了深刻广阔的思想内容。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关中地区一个农村互助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只讲述了一些平凡的“生活的故事”,但却表现了各种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农村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农民唯一出路的重大主题,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农民

命运的深深关切。

(二)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梁生宝是作家着墨最多、倾注最大热情塑造出来的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形象。作为共产党员,他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甘心情愿去吃苦、去节省每一分钱,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创社会主义大业;作为基层干部,他具有公道、能干的可贵品质,和为集体事业贡献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勤劳纯朴、老实厚道、甚至有些多情善感。这些不同的品格侧面显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梁三老汉是小说塑造得最精彩的形象。这是一个老一辈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的共产党,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最后,在事实面前,他心悦诚服并愉快走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大道。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民在告别封建私有制时在思想和心灵上逐步转变的艰难历程,其中饱合作者对农民的理解和挚爱之情。蛤蟆滩上的“三大能人”的形象也描写得非常生动。这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为“能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份性格不一,“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郭振山阳奉阴违、装腔作势;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姚士杰则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其他人物如高增福、冯有万、任老四、任欢喜、王二直杆、梁大老汉、高增荣、改霞、素芳、生宝妈等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众多人物几乎包括当时农村社会各个阶段,阶层的典型,组成一个矛盾统一的形象世界。展示出宽广的社会生活

画面。

(三)艺术上成熟,形成独特风格。首先,全书结构严谨细密、匠心独具。开篇用“题叙”提供生活源头,最后有“结尾”承上启下,显示生活的去向,并与下一部相衔接,力图使这部小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产生史诗效果。其次,在形式上,作者往往打破时空限制,巧妙地穿插进人物的历史回忆或对事件及进程的概括综合的叙述。以增加篇幅的生活容量。在艺术描写上,作者既具有细节烘染和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之长,又兼擅俯视开阔、气概雄浑之胜。语言洗炼生动又清丽流畅,并富有关中的乡土气息,使小说极富感染力。诚然,这部小说也有明显不足,如情节发展沉滞迟缓,对一些人物的把握不当。尤其是小说在1977年再版时,作者为迎合一时政治需要而进行几处“重要修改”,造成了严重失误。60年代初严家炎曾对梁生宝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提出疑问,文章发表后引起作者和学术界对此展开讨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观念的更新和对历史的反思,也有人认为《创业史》尽管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但也受到了“左”的思潮干扰,应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该书所反映的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对书中梁生宝等一系列形象也要重新审视,这些又引起新的争论。

《创业史读书笔记(全文共1200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