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罪全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5-02-22 07:11:28
《罪全书》读书笔记(全文共11565字)

第一篇:四库全书读书笔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部读书报告

四库全书是从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纵览一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为其之博大丰富而倾倒。倾倒于经部的严谨规范,倾倒于史部的浓重明智,倾倒于子部的包容与繁多,倾倒于集部的绮丽雅致。但其中有一部分总是使我手不释卷,那就是这部书中的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零词曲类。读罢这一部的提要,我发现我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词曲一部从宋代晏殊开始介绍宋元经典词曲书目,既涵盖了每部书的作者简介,也对书中主要内容经行了介绍,所采词曲集类型多样,书目繁多。这点书中也有提及“词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既包括别总两种集子,也包括词话词谱,词韵等等。其中收录晏殊,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廷坚,秦观等名家的大量作品。

提要的中的每部书都会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在阅读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我认为编纂者在编纂词曲部时候,对于作者的生平及经历介绍较少。这一点,使得我在阅读这些篇目时不能对其中一些知名度相对不是那么高的作者进行了解,从而降低了对读该部书的兴趣。其次,该部分以作者姓名及书目划分,系统性不够强,无法使读者迅速找到想阅读的书目,为查找书目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再者,这一部分多推介一些主流书目,意为对当时社会进行正确的政治引导,可是这种选择书目的原则造成了一些问题,我们后世的读者只能从统治者或掌权者的角度去欣赏词曲,无法领悟到词曲传于民间的洒脱于现实,这是阅读者的一大损失。最后,在有限的内容中,书目简介显得不够全面,为说明书目中所记载的词曲风格情感,而着重引用书中已有内容,显得有些刻板生硬。

当然,这部伟大的书目总集也存在着它的大量优点,表现在它所囊括的数目之多和涉及诗歌风格之多上。这部书涉及了大量的关于宋词和元曲方面的资料,对于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词元曲的研究重要意义。它不仅起到了归纳和汇总的作用,还大大便利词曲的研究考证。 提及词曲部,我在阅读之后感触最为深刻的宋词集是晏殊所撰写的《珠玉词》。《名臣录》称“殊词名《珠玉集》,张子野为之序”。子野,张先字也。今卷首无先序,盖传写佚之矣。殊赋性刚峻,而词语特婉丽。读罢一部《珠玉词》,我对晏殊的作品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晏殊是宋词的先驱者。《珠玉词》被认为是宋人流传后世的第一部词集。无论晏殊还是《珠玉词》都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宋初词坛上雅词与俗词并存,晏殊以文坛领袖的身份带领宋词走“尚雅”的道路,他的作品从环境、人物到语言各方面,都表现出雅致之貌,就象他的词集名为《珠玉词》,珠圆玉润,风格俊美,就象珍珠美玉一般。晏殊词受花间词影响,但他能脱去那种镂金错采的堆砌雕琢之病,独辟新径。在艺术技巧方面,他更臻纯熟,比“花间”词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因此,晏殊词具有以下一些极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

一,在生活中且行且吟的意趣

通常,许多词评家认为,晏殊词题材狭窄,多为“耽于享乐,无病呻吟”之作,故而“思想价值不大”,但我却认为不然。《珠玉集》总集134首,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感时叹物、离愁别恨、宴会祝词等方面内容。阅及这本诗集,我读到他对生活的感触。在《浣溪沙》中我读他的“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明冷的月光在枕边晕开化成幽静的梦,漫出斑驳的时光。酒罢人去楼空,颓然剩下他一人对月成诗,国忧家难交织成眉间隐隐的哀愁。这是一种难得的清净与哀伤交汇的情态,晏殊以他非凡的笔触记录下对世事的不满和担忧。

又如“衣上六花非所好,亩间盈尺是吾心。”一句,词人见落雪而引发对广大农民的同情和担忧,从此中可窥见如同杜甫一般“忧天下”的悯博之心。晏殊虽然20岁便知桎梏,但依然对百姓和普通人民留有悲悯之心,足见他的博爱。再如,《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颇富哲理。描绘秋日晚景的同时写词人独上高楼的寂寞和哀愁,一方面表现作者心中的寂寞失意,又道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残缺,若有若无间平添了几分味道。

二,宫廷题材下的感叹

此外,晏殊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诗词风格。晏殊自小博学多识,十几岁就被张知白以神童举,30岁便成为翰林学士,监制太常寺,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他见惯宫廷生活,

词曲中有大量描述宫廷生活及宴会宴饮的场景.35~53岁间,晏殊辗转官场,多次在宫内高层 之间转换.当然,珠玉词中有诗句为证”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一句中,描述宫墙之内柳絮纷飞扬花飘飞的情景,奢华中不失雅致清丽,别有一番风韵。有人说,这类句子缺乏创造性,空有一番华丽辞藻而缺乏思想上的创新。事实上,晏殊的诗歌具有其特定的风格特色。敏感细腻的词人在特定的风景中感受到人生无常,他吟咏人生无常,感叹官场起伏,感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在物是人非中感受自然的永恒,融入对自然规律的感受和把握,使得他的诗歌中具有别样的味道。

三,超然物外的道家精神晏殊的词中我读到它所蕴含着独特的境界。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一开始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南唐的冯正中一路下来,晏殊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可以说欧、晏、冯,一脉相承,皆词中有境界者。“境界”一词是从佛家那里借用到文学评论中来的,“境界”是感受中的世界,气动于物,物感于人,环于象外,中得心原,作者在艺术品中所造就的这个世界,是带着感动的世界,动己也动人。叶嘉莹说:词人“‘尽管他只是写不是自己情志的爱情歌词,但不知不觉也流露了他自己本人的一份l生格修养在其中了,所以就造成词里边的一种境界,就是词里边所表现作者心灵感情的真正本质的质素的一个世界。(《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第184页) 我们先来看他两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上首是写一种孤独感,写孤独之情而不自苦,这是晏殊的特色。

孤独本是人生之常事,亦未必是坏事。常人怕孤独,是不深谙“孤独”之意义者也。晏殊写孤独,是独谙人生之中,孤独常随,泰然处之即可,不必哀叹伤感。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何必劳神悲戚?人之人性,物之物性,各归 ……此处隐藏7220个字……

《现代远程教育全书》分发展、理论、政策、体制、师生、资源技术、管理、培训、老幼、西部、质量、评估、专家和辞典共1 5篇,并附有68所试点网络院校招生专业介绍和世界部分现代远程教育院校名录。每篇皆有篇首提示,篇下设三级条目。其架构相对合理,体例较为完备,涵盖面也非常之大。

《现代远程教育全书》整合了我国近30年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68所试点网络院校办学实践经验,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突出特点;它集工具书和专著特点于一身,既为办学者、

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又诠释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尤其是在某些理论的研究上不乏创新之见和新的表述;另外,打破了学院式研究的模式,除资料性篇章之外,通篇采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以凸显现代远程教育的特色。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作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现代远程教育全书》对我们了解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理论、政策、资源、管理等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鸡西大学继续教育部刘欣悦

2014年2月24日

第五篇:《超越全书》读书体会

凡人凡心,勤勉方为人生

——《超越全书》读后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台湾作家刘墉写的书,他的一篇文章《冲破人生的冰河》,我十分喜欢,并且一直激励着我的人生。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让我领悟到美好人生是需要用心去努力“经营”的,可以简单,可以平淡,但不可以懈怠。

暑假陪儿子去书城购书,看到儿子已经开始选择自己需要的和自己喜欢的书籍,突然,也觉得该为自己选两本喜欢的书籍了。于是不自觉就去找寻刘墉的作品,看到了一本《超越全书》,感觉甚好,此书是作家刘墉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的一百一十六封信,包括《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三大部分,其中蕴含着人生态度与人生哲理,教育情怀与教育方法,光看看书名——“超越”,就很是喜欢,也因为自己一直以老师的身份对儿子“唠唠叨叨”,也需要转变一下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无论何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要学会审视自己,常常记得修身正己,不要忘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忘了“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的人间正道,“忙忙碌碌”才是人生。所以,这本书,很适合我,在教育儿子的同时,也教育自我。

书中有一篇《把握时间》的文章,对我是很有益处的。作者举了美国华裔体操名将马思明的例子,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出门,六点四十至七点做暖身运动。然后练习到九点半,十点开始上学校的正规课程下课之后再去体育馆练习,从四点一直到七八点,才开车回家做功课,并在十一点钟就寝。她之所以可以获得泛美运动会体操全能金牌,站在成功的巅峰,她的教练唐·彼得斯是这样评价的:“她有能力把握每一天的时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就看怎样安排和使用时间,我常常告诫自己,每天早点起床,白天的时间是会长出来的,就和俗话说的一样“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亦或是生活,如果没有目标,就不能战胜自己的惰性,无法战胜惰性,就很难把握时间了。即使目标没那么高远,也要有一个高于自己或是超越自己的目标,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就有了对时间的需求,所以要学会把握时间,勤勉而努力,目标才会离自己越来越近,这就是进步!

还有一篇名为《在压力下茁壮》的文章,讲述了作家刘墉看到儿子为参加演 1

讲比赛而出现“食无味、寝难安”的紧张状态,想起了自己在学生时代也是因为参加台北市的演讲比赛而紧张,甚至因为比赛是在秋季举行的而担心秋季的到来;也想起了在第一次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时紧张地手脚冰冷;想起了每逢播报晚间新闻时候,紧张得心跳加速,从而那天下午不敢碰触咖啡??他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压力虽然不好受,但是好!它只会使我们站得更挺、走得更稳,能够在未来承担更大的压力,产生更强的斗志。就像挑担子的人,常挑担子的那一个肩头,即使没有担子在上面,也会比另一肩高些。近代科学家,对于进化论有一派新学说,他们发现许多生物不是逐渐进化,而是突然进化的,而那突变往往是在环境压力的突变下产生的。所以,身体的内部,心灵的深处,激发出源源不绝的力量,走向人生的凯旋门!当他的儿子看到这篇文章时,也明白了:对于人生来说,“永远要再努力一点”。这句简单的警醒,再次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是凡人凡心,但勤勉方为人生,确实是凡事要再努力一点,才会更好的超越自己一点。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自己,当我们面对学习,是不是在尽力的同时,又多努力了一点;当我们面对工作,是不是在完成的同时,又多完美了一步;当我们面对困难,是不是在努力攻坚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发现和收获呢!让我们正确面对压力吧,它将指引我们走进一扇又一扇的凯旋门,当然量力而行,而非好高骛远,才是人生的智者!

在我看来,勤勉的人生就是有规律的作息,简简单单的生活,认认真真的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尽自己的能力再多努力一点,就已经足矣了。可是书中的一篇文章《打赢每天的第一仗》,却要认识得更为深刻。所谓的每天第一仗,竟然是按时起床,醒来!据医学报道,说那些患有忧郁症的人,睡大觉之后,常会变得更严重。相反,当他们睡得少,病情则往往减轻。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而睡大觉,使他们离现实更远。还有一种我们熟悉的感觉,就是早上起床前那迷迷糊糊又睡不着时,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因为困得确实想再睡(推荐打开范文网wwW.)一会,再睡一会??其实不是时间变快了,而是我们变慢了,慢的人,他的时间变得比别人少,所以为什么想贪睡一下的人,往往发现那“一下”竟使他“大大地”延误了。瑞蒙·模第在《死后的世界》序言里说过这么一段话:“其实死亡与睡觉有什么不同?都是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感觉!唯一不同的是,是睡觉还有醒来的时候,这醒来是多么可爱!”我特别心生感慨,每天按时起床,竟然

是每天第一仗!是啊,勤勉,就要从每天按时起床开始做起。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和工作,都从起床、醒来开始!读书后突然发现,这是多么可爱的开始!

无论读什么书,对我而言都是很有益处的,只是感慨经常好像没时间读书,其实不然,时间是需要我们整理和规划的,如果给自己留有读书的时间,我相信那时间一定会有的。我也喜欢读书,更多的是读书给予我正能量,激励我看到凡人凡心深处的力量;时刻告诉自己:辛辛苦苦、乐观向上、努力勤勉方为踏踏实实的人生!

合上书,窗外的月亮高挂在楼角,内心因为充实而变得宁静;长舒一口气,在点点星光下,仿佛看到了明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意境,一团火红的温暖正冉冉升起。

关于作者:

刘墉 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演讲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诺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创作的原则是“在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己”,“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敲自己的锣,打自己的鼓”,“不负我心,不负我生”。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天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2014年9月

《《罪全书》读书笔记(全文共1156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