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读后感2020汇集为会员“syy”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学习历史,学习《南京大屠杀》是为了警醒世人以史为鉴,永远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南京大屠杀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
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片名叫《南京大屠杀》,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更给这城市増添了几分恐慌。此刻,明朝的墙,清朝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分不清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动,消失。只有那血红的太阳旗在污浊的空气中耀武扬威的飘舞。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在街头巷尾进行着。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残无人道的大屠杀,心几乎走向崩裂的边缘,心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的愤怒。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30万呀!!!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阴云重重笼罩。遭受洗劫的又岂止是一个南京?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一个曾经拔萃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躏!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华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潮!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灵魂和钢强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大地,今天,我们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我们现在只能做的就是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但令人心痛的是,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及日本比较,我们还多有不及!当年落后就要挨打,如今落后就必遭淘汰。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我们的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2
六朝古都南京是座美丽的城市,但是这美丽的背后又曾经有过怎样的辛酸往事呢?
一下车,我就被震撼了:背着老母亲逃难的男子;冻死在母亲血泊中的婴儿……一座座按照真实场景创作的雕塑让人心痛不已。
跟随着参观的人流,我们走进了纪念馆。逼真的情景再现、详细的历史资料、被害人的讲述、还有那层层堆积的白骨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1937年12月13日起的长达6个星期暗无天日的日子。
日本兵像一群放纵的野兽“极尽所能”地污辱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他们三五成群地游荡在南京街头,肆意烧、杀、抢、掠。面对百姓无助乞求的眼神,“野兽”们亮出黑洞般的枪口和雪亮的刺刀。他们竟然以杀人取乐,进行令人发指的杀人比赛。成千上万的百姓被押到集体屠杀的地方,没有人反抗,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30万中国军民就这样去了。
看到这儿,我心中的悲痛和同情渐渐化作了愤怒和疑惑。为什么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的祖国,杀戮着我们的亲人,没有人站起来反抗,哪怕只是振臂一呼,哪怕只是绝望的冲锋。中华儿女的勇气哪儿去了?这难道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宿命吗?为了祖的未来,我们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牢记历史,开创未来,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不再遭受这样的屈辱!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3
刚出北京的飞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太热了,空气太闷,在北京的太阳低下,我最想的就是回到西畴,因为西畴虽不发达,但它很清静,并且凉,万里白云蓝天,而北京却是一个飞烟气万里无云的地方,回头想想还是自己的故乡好。
军人们纷纷倒血泊里。未了,他们还还端着步枪检查有没有活的,一旦发现活的就用枪把他胶打死。看到这里,我愤怒极了,真想端上一挺机枪,把日本鬼子一个个都消灭,好为死去的.中国军人报仇雪恨!唉!只是我不能—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我翻来覆地想:当时1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日本鬼子呢?为什么日本鬼子能在南京胡作非为呢?这些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看完影片后,我才逐渐明白了。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当时的主权者都怕死,只顾个人逃命,如果他们领着10万大军阻击日本军队,美丽的南京也不会有此劫难。可是他们各逃各的,而不是组织起来,共同对敌。第二,当南人民处于无ZF状态,日本鬼子来了,他们还是逃了,第三当时的武器也太落后了。我军用的是老步枪,而日军用的却是飞机大炮,这怎么能抵挡得住呢?想到这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如今我们中国虽然在世界上属于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与世界发达的、国家比起来,还是很落后。如是我们满足于现状,不加倍努力,就很难赶上发达国家。历史上有教训告诉我们:落后要挨打,但是当前,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有什么用用呢?考不上大学照样要挣大钱,照样能过上好日子,所有同学整天玩耍、闲逛、打游戏机,把美好的时光都浪费掉!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是否还会再经历一次“南部大屠杀”的劫难呢?从那时,我要发奋学习,腐认真读书,长大了学各种本领,为祖国强大出一份力。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4
1937至1945年间我国的南京被日军占领后遭受了日军的大面积屠杀,仅仅8年的时间,屠杀人数高达30万余人,这一段历史已经成为说有的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历史……
昨天,班主任周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虽然这个纪录片是老式黑白片,但是也无法掩盖日军的凶残和残暴,那个纪录片里面南京市民都十分恐慌,每一个日军捉住一名南京的市民就当活靶子一样—任意的厮杀。那时的河已经不是往日的河流了,而是真真正正的血河,河流两边是堆积如山的尸体。看到这一幕幕都让人毛骨悚然。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名日本军官手提着南京市民的头。纪录片里面到处都是厮杀声、哭喊声,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几乎是见一个杀一个,只见一名手握步枪的日本军官,成功的'又消灭了一名南京市民,兴致冲冲的提着他的头,手举得高高的,向其他的日本士兵威武炫耀,其他的士兵也不甘示弱,学着他的样子,也提着南京市民的头举得高高的,而这个兴致也是一时的,过后那些士兵把人头随手一扔。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凉了:难道我们的生命就那么的随意吗?
日本军的厮杀还远远不止这些,他们把市民们捆起来,用小卡车载他们到已经挖好大坑的地点,再让市民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最后把土盖上活埋他们,可是最让我心酸的是刨土的竟是他们的同胞,只见旁边的日军不时发出奸笑。日军的厮杀不仅仅在年轻人身上,同样也在老年人和幼儿上。日军在看到老年人时,脸上没一丝怜惜,只是一枪结束了一个生命。当时我不由在心中暗暗的骂到:日军真是禽兽不如,一点良心都没有。
回家的途中我一直在想:世上少一场战争,一定会造福一代人的。让我们一起加入期盼世界和平的行列中吧!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5
熬夜看完这本小书,因为是电子版,所以不觉得厚重,可是制作者黑底白字的独具匠心,让我的眼睛持续疼痛着。
作者的文笔实在很一般,连他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来做都没有说清楚,仿佛只是友人的提醒触动了他,于是开始走访,去揭开幸存者的伤疤,用有猎奇意味的笔法展现给后人。文中用得最多的是感叹号,让人觉得感情太多,多得浪费。
想想这本书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的,在前面几章讲国民党军队时,我不得不怀疑作者的立场,但是幸好,他保持了中立的叙述态度,这点是值得赞赏的。作者犹如亲历了国民党军队崩溃的前夕,如这段:
陈颐鼎布置警卫排在山头上放好哨,叮嘱说,“日军往南京去,不要睬他,只监视,不鸣枪,天黑我们往茅山方向去。”
到底是纪实还是小说,读起来十分尴尬。
书中记述了一位日本老先生,每年清明亲自来南京手植花木,称为绿色祭奠,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一直持续了6年,他去世之后,夫人代为忏悔。不知现在还在坚持否。也许是我的心太阴暗了,看到这一段,疑心老先生是想谢罪,也是想用绿色掩盖那无主的荒坟,甚而抹去关于屠杀的记忆。然而花木越茂盛,证明泥土中国人的鲜血越多。“9·11”事件中有一架飞机,乘客们与恐怖搏斗后,没有撞向五角大楼就坠机了,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拍摄的《93号航班》结尾处,坠机地点化为一片葱绿的草地。想起梁朝伟的《风沙》,“还会有什么痛,能够比废墟的绿更鲜明?”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南京大屠杀读后感2020汇集范文。